(资料图)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及人均寿命的延长,房颤病人呈现高速增长趋势,目前我国约有逾千万的房颤病人。”6月6日是中国房颤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邀请北京天坛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田颖,就房颤疾病现状、治疗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解读。

房颤致死致残率高,老年人为高发人群

田颖介绍,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是一种绝对无序心房电活动紊乱。不同房颤患者的症状,个体化差异较大。有些人在体检或者测量血压时查到房颤,但自己完全没有感觉,在医生提示下才会觉得有些轻微心慌的感觉。但有患者对于房颤症状完全不耐受,轻微活动都会有心慌、气短甚至心衰的情况出现,更有甚者躺在床上都会觉得难受。虽然不同患者症状不一,但房颤会有明显的危害。“其最严重的后果是由房颤诱发的脑卒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梗死,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年房颤日的口号,基本都以预防房颤,远离卒中为核心。房颤发生时,心脏无法有序收缩,心房的血液容易淤滞在左心耳,形成血栓,当血栓掉下来顺着血流栓塞到身上的动脉系统中,尤其是容易栓到大脑里,从而诱发脑卒中,其致死率、致残率非常高。”田颖强调。

老年人是房颤的高发人群,尤其是患有结构性心脏病的老年患者,或者是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合并有其他会导致心房扩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但也会有一些人的确没有心血管疾病病史,却出现了房颤情况。对此田颖表示,这部分“健康”患者,只能说是心脏部分尚未发生严重病变,但日常生活中长时间的熬夜劳累或者血压控制不佳等已经导致心房结构内部发生了一些变化,只不过尚未达到心脏彩超等可以观测到的程度。所以,长期熬夜、饮酒、过度运动、长期不运动、肥胖等人群,需要警惕房颤风险。

部分房颤可根治,预防疾病提升心房状态是关键

提及房颤的治疗,田颖表示,目前房颤导管消融技术愈发成熟,安全性也有所提升。新设备、器械的出现使得之前最害怕发生的左心房食管瘘或神经损伤风险都有所降低,甚至部分可以做到零并发症的发生。还有一种能让房颤患者减少血栓形成,即长期吃抗凝药物或者进行左心耳封堵。90%的血栓的发源地都是左心耳,对左心耳进行封堵,相当于从源头上预防了90%的脑梗死的发生。同时田颖强调,部分房颤可以根治,但有些房颤也存在复发风险,这些均取决于心房自身情况。“心房就像是土壤,如果土壤基础好,房颤早发现早治疗后复发几率极低,但是合并有心衰、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心房基础薄弱,后期房颤复发率相对较高。”田颖解释道。

田颖在手术中。受访者供图

最后,田颖提示,从疾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角度而言,一级预防通过戒烟戒酒、适当运动减肥、心态平和血压、血糖控制等,就能够减少房颤的发生;从二级预防来看,已经确诊为房颤的患者,降低其复发率和相关并发症如心衰等的发生,也可以更好地控制疾病。

责编:刘颖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