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北京、广州、香港、台湾的大学生聚在一起实习是一种什么体验?8月18日,“祈福集团·第6届京穗港台大学生交流计划暨新动力青年实习计划”总结交流分享会在广州祈福集团会展中心举行。随着为期42天的实习交流计划结束,这群来自天南海北的年轻人有了新的人生体验。


(资料图)

不同岗位体验精彩湾区

据全国政协委员、祈福集团副董事长、本次活动发起人孟丽红介绍,至2023年,该实习交流计划已举办六届。“四地的年轻人在一线岗位上砥砺磨练,施展才华,度过了充实而快乐的实习时光。”她希望参与该计划的青年朋友能把自己的所见、所学还有体会与身边的朋友分享,让大家充分了解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以及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最新面貌。

香港职业发展服务处执行委员会主席罗君美则寄语青年,要多锻炼自己、多尝试、多探索、多了解,努力装备自己,发挥自身潜力,通过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为祖国作出贡献。

在分享会上,参与实习交流计划的学生代表表示,实习内容专业丰富,让他们对社会有了不同体验。来自香港的何富有在祈福医院口腔科实习。他表示,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除了学习口腔方面的临床知识外,也体验到行业的艰辛,感受到医疗工作的魅力和挑战。“休息时间我还和舍友们一起在广州各地游玩,下班跟舍友学做菜,尝试了新疆手抓饭、潮汕牛肉丸等各种美食。”

在祈福幼教集团实习的北京学生刘彤则从“尽心、尽责、尽情”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实习感受。她说:“这里为我们发挥个人才能搭建了舞台,让我们可以大显身手,尽情工作,尽情交友,尽情享受快乐。”她还引用“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古诗,表达自己和四地同学共同前行的深厚情谊。

台湾学生代表杨家欣在实习工作之余对广州这座城市有了更多的了解。杨家欣说:“通过这一个半月带给了我很多不一样的想法以及更确立了自己的目标,也认知到自己的不足。工作之余一起走访广州的一些重要景点,最大的感想就是在这座一线城市中既具备了极高的现代化建设,却又保留了那份原本的老广记忆。在生活方面,台湾也和这里不同。比如台湾快递柜不普及,而这里外卖可以放在快递柜,更有弹性”。

讲好湾区故事用手中镜头记录实习精彩瞬间

用手机记录自己的生活日常,已经成为了当代年轻人一种自我表达方式。参与该实习交流计划的大学生们把他们的实习生活用手机拍摄下来,合力制作一部属于自己夏天的“微电影”。其中《濯濯祈华》获得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剧本奖,最佳配乐奖则由《梦想的祈点》获得,获得最佳拍摄奖是《一路“彤”行》、获得最佳创意奖是《生活正热烈,大湾逐梦向未来》。获奖者都获得了由主办方提供的荣誉奖状和现金大奖!

此外,今年的实习计划首次推出“精彩湾区·杰出青年分享官”评比大赛,学生们在各社交网络平台分享实习生工作、生活、居住环境等,通过不同视角展示生活片段,展现当下活力四射的大湾区。

据了解,实习交流期间,大学生们还走进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科大讯飞、辛亥革命纪念馆等地,让学生了解历史并切身体验祖国科技实力和蓬勃发展面貌。主办方在实习期间也邀请香港演员黄一山、音乐人林健华等大湾区“先行者”与学生交流互动。

活动主办方表示,通过工作实习、参观访问、考察调研、论坛讲座、分享会等各种方式,来自各地的青年学生加强对祖国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认知和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了解,推动青年人交往交流、交心交融。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文字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图片 | 主办方供图通讯员 | 林淑婷责编 | 何昱校对 | 潘丽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