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只集成电路概念股中报业绩多数下滑,行业“拐点”何时到来?


(相关资料图)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吴春波】临近8月末,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加紧披露中报,备受各界关注的集成电路概念股亦是如此。

截至8月28日晚间,70家集成电路板块上市企业已披露其2023年中报,其中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者仅24家,净利润表现同比增长仅有13家。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集成电路行业“芯片”去库存的加速推进,整个行业未来有望越过“拐点”,进入量价齐升的新发展阶段。

11家集成电路概念股同日披露中报

6家企业业绩双降

8月28日晚间,江苏卓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胜微)发布中报,实现营业收入16.65亿元,同比下滑25.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7亿元,同比下滑51.26%;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69亿元,同比增长64.65%。

据悉,卓胜微专注于射频集成电路领域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主要向市场提供射频开关、射频低噪声放大器、射频滤波器、射频功率放大器等射频前端分立器件及各类模组产品解决方案,同时公司还对外提供低功耗蓝牙微控制器芯片。

卓胜微表示,报告期内,射频前端芯片产业链仍然处于去库存进程中,消费电子需求依旧不及预期,但随着行业库存的持续去化,下游终端及公司自身库存有所改善。在此基础上,叠加二季度国内手机市场的消费促销活动提振,促使公司二季度营业业绩环比明显提升。

实际上,卓胜微并非当日晚间唯一中报业绩双降的集成电路类上市公司,华天科技、圣邦股份、富满微、裕太微-U和力芯微等上市公司的营收和净利亦双双下滑,其中富满微、裕太微-U中报净利润表现为亏损,同比下滑幅度亦较大。

以富满微为例,报告期内,其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3.3亿元和亏损1.02亿元,分别同比下滑26.95%和248.23%。富满微专注于高性能、高品质模拟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研发、封装、测试及销售的,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及国家规划布局内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对于业绩亏损,富满微表示,一方面,由于终端客户需求减少,行业竞争加剧,芯片产品市场售价大幅下降,尽管产品销售数量增长,销售收入和毛利率均同比下降超过25%。另一方面,受到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影响,报告期内公司还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598.8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622.50万元。

太极实业和华岭股份是为数不多实现业绩双增的企业,但其中太极实业的业绩主要来自工程业务收入增长;华岭股份利润主要系营业收入增长率大于成本增长率所致,华岭股份是一家独立的专业集成电路测试企业,为各类集成电路企业提供优质、经济和高效的测试整体解决方案及多种增值服务,并以此获取经营收入及利润。

超七成集成电路概念股中报披露

八成企业净利润下滑

8月28日晚间,11家集成电路概念股的业绩表现,只是今年中报期间集成电路概念股业绩表现的一个缩影。截至当日晚间,A股已有70家集成电路类上市公司发布中报,占已上市集成电路概念股总数比重超过七成,其中57家已披露中报企业净利润下滑。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多家企业在其原因解释中,多提到了这三个方面:其一,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下调产品市场销售价格,进而导致公司业务毛利率大幅下滑;其二市场需求不佳或下游客户整体需求有所下降;其三则是去库存。

2023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动能不足,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遭遇挑战等诸多复杂因素,导致全球半导体产业增长乏力。

卓胜微也在其中报提到,今年上半年,全球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外部环境持续严峻。在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双重助力下,集成电路产业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充满挑战与机遇,并更加关注创新与适应性。

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1195亿美元,同比下降21.3%,环比下降8.7%;二季度1245 亿美元,同比下降17.3%,但环比增长4.2%。尽管与2022年相比市场仍然低迷,但从3月起,全球半导体月度销售额已连续第四个月保持上升,市场信心趋于好转。

公开资料显示,集成电路产业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从国内的发展实践来看,智能终端、物联网、汽车电子、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服务器和云计算、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可穿戴设备等技术与市场的逐步成熟和发展,驱动了集成电路市场加速增长。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表示,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是提高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经济实力、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此外,根据海关统计,今年1~6月,中国进口集成电路102278亿块,同比下降18.5%;进口金额11191.40亿元,同比下降17.0%。出口集成电路1276亿块,同比下降10.0%,出口金额4361.04亿元,同比下降12.0%。存在显著贸易逆差,意味着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内部需求强劲,对外依赖程度较高。

前七个月累计产量同比下滑3.9%

集成电路行业拐点何时到来?

业内人士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近年来,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迅速成势,在通用处理器领域,龙芯、海光、兆芯、飞腾等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电信、金融、互联网、教育和交通等重要领域,其中绝大部分产品都兼容X86指令集及国际主流操作系统、应用软件。

而对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部分专业芯片领域,也集结了为数不少的科创企业,并为不同细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芯片”支持,推动更多行业数字化进程。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过去一段时间,不少行业出现“缺芯”情形,导致不少集成电路企业争相扩产,其中还有一部分用于海外出口,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导致一些集成电路企业“成品”库存较大,进而加剧了“竞争激烈程度”和“毛利率下滑”的情形。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7月份集成电路累计产量1912亿块。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主要数据。7月份集成电路产量为292亿块,增长4.1%。1~7月份,累计产量为1912亿块,同比-3.9%。

上述业内人士看来,目前不少企业都在降价抢市场和去库存,随着库存加速消化,整个行业也会逐步越过“拐点”,进入量价齐升的新发展阶段。

实际上,这一变化也隐藏在一些集成电路上市的季度财报表现中。以和而泰为例,该公司第二季度营业收入环比第一季度增长18.79%,第二季度净利润环比第一季度增长36.79%,第二季度扣非净利润环比第一季度增长了53.60%。

复旦微电在其中报里提到,报告期内,消费端下行对半导体行业影响虽然严峻,但是产业复苏的信号也开始逐步显现。特别是以高端制造、高科技应用为代表的行业开始增长,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其他智能消费设备制造分别增长36.3%、12.5%、20.0%。

“从产品看,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虚拟现实设备等产品产量也分别增长34.1%、58.0%,前述相关产业的发展将有力地支撑半导体行业的逐步复苏。”复旦微电表示。

责编:史健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制:万军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