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的重要“成员”之一,燃料电池汽车具有绿色环保、续航里程长等优势,对于能源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技术创新发展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的日益完善,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条件日趋成熟,业内人士建议加快培育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和氢能供应链,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推动新能源汽车“氢装上阵”奠定坚实基础。
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渐成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月到8月,我国燃料电池汽车销售2000辆,增长1.6倍。
燃料电池汽车正驶入发展风口。以北京、上海、广东等示范城市群为基础,我国加快建立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区,对符合条件的城市群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攻关,并对示范应用给予奖励,构建布局合理、各有侧重、协同推进的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新模式。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累计建成加氢站超过250座,约占全球数量的40%。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说,目前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涵盖47座城市,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逐年递增。
“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化步伐在加快。2022年北京冬奥会、残奥会一共用了1000多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减碳达2200亿吨。”师建华说,当前,燃料电池的寿命普遍达到1万小时以上,在运行燃料电池汽车系统有的已经达到3万小时,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条件日益成熟,进入商用车多场景的示范应用阶段。
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示范城市群建设给予相应奖励、《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产业发展各阶段目标、多省份发布氢能规划和指导意见……政策利好之下,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环渤海三大区域的氢能产业蓄势待发,驱动新能源汽车“氢装上阵”。
企业加快布局产业新赛道
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下,企业加快抢滩布局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新赛道。
在合肥综能氢璞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的新建车间内,工人正在加班加点对新设备进行生产前的调试。
“公司这几年加快布局氢能产业。”合肥综能氢璞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赵成旺告诉记者,位于合肥的新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主要研制生产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膜电极,公司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开展产学研合作,拓展和开发氢能上下游产业项目。
安凯汽车目前已经研发出8.5米到12米多款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并小批量投放市场,其中2020年8月在安徽省六安市推广的10.5米燃料电池客车,单车最高行驶里程目前已突破15万公里。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勇透露,下一步,安凯将继续深耕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创新,开发满足全生命周期使用的超长寿命燃料电池公交客车及公路客车,积极开展市场化应用推广。
记者从安徽省相关部门了解到,《安徽省“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将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及氢能产业链作为布局重点,推进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车、城市物流以及港口等领域的示范运行。同时,安徽加快推进全省加氢站布局建设,促进加氢基础设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协同发展。
赵成旺说,氢燃料电池技术能源转换效率高达60%,是内燃机的2到3倍,更适宜长距离、重载和商用场景的应用,氢燃料电池技术未来将与锂电、混动等技术形成不同应用场景的互补,市场潜力巨大。
行业短板亟待弥补
受访人士指出,“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不断完善,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想象空间。但与此同时,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标准及测评体系建设滞后、核心部件进口依赖度仍较高、氢能供给体系不完善、尚未形成分工明确和权责清晰的氢能管理体系等行业短板也日益凸显。
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部分制造业企业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加快布局氢能产业。但是,目前产业链条上缺乏氢燃料电池膜电极、双极板等关键零部件企业;同时,第三方服务机构数量不足、加氢站建设速度较慢、场景应用推广相对滞后。
“氢燃料电池产业链主要由上游原材料、中游集成、下游应用端组成,产业链较长,制氢、储氢、加氢、运氢全链条氢能供应体系以及用氢成本,是影响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化发展的基础因素。”赵成旺说,目前,各地氢源的价格差距很大,在某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氢的价格是每公斤30多元;在其他地区,氢的价格达到每公斤几百元。
师建华等业内人士认为,燃料电池系统、发动机及电堆等核心部件的自主可控,是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比较薄弱,燃料电池相关核心部件仍主要依赖进口,成本偏高。
针对当前行业发展短板问题,受访业内人士建议,加大研发支持力度,调动全产业链的积极性,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创新体系,提高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水平和工程化能力;同时,加快完善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提升检测能力,稳步壮大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和氢能供应链,为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化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师建华等业内人士认为,应大力实施燃料电池汽车基础技术提升工程,攻克氢能储运、加氢站、车载储氢等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加快完善氢燃料供给体系。
刘勇建议,加快推动氢能标准化工作,修订可再生能源制氢、高压储氢容器检测、液氢储运装备、加氢站关键装备等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