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300元减50元”“跨店凑单满减”“限时折上折”……10月24日晚间,第14个“双十一”预售大幕正式开启,天猫预售首小时3000多个品牌成交额同比翻倍增长,一波电商平台的销售热潮瞬间被引燃。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剁手党”面对狂热促销依旧能保持理性,购物之前会“提前询价”和“货比三家”。
“较去年‘双十一’,今年的活动力度似乎大一点儿,但交预售定金时我会看看之前就放到购物车里的商品价格有没有‘先涨再降’等情况。”市民齐娜说,往年的“双十一”看到大力度的促销就会忍不住去消费,但有过网购掉坑经历的她现在学“精明”了,“货比三家”“提前询价”都派上了用场。她告诉记者,“双十一”电商平台的促销力度确实“很给力”,但其中不乏有“水分”,作为资深网购者做到理性消费是“必修课”,免得花冤枉钱。
“这两年,参加‘双十一’预售活动,我都是提前把要买的东西列好清单,没有出现在单子上的坚决不碰。”市民曹女士在网购之前就给自己画下了“硬杠杠”,以免超预算。她告诉记者,有一年的“双十一”看到一款不粘锅价格优惠大,便冲动下单,然而,货到之后因为工作忙一周时间都没顾上打开包装,后来,这口锅一直也没怎么用,放在家里很“多余”,感觉白花了钱还挺占地方,买得挺后悔。
“需要啥买啥,要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市民贾先生认为,逢年过节,电商平台上折扣商品有许多,看似很优惠,但如果买回来不用就是浪费。记者注意到,如今,像曹女士、贾先生这样理性购物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市消协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要提前充分了解商家的促销规则、商品信息等,购物时杜绝冲动下单,为保护自己的权益把好“第一道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