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第一期,让我们走进一位女性劳模的故事,看长征巾帼工匠如何铸就“中国品牌梦”!
(相关资料图)
这些上海标志性建筑背后,藏着一位长征女性的“中国品牌梦”!
东方明珠、金茂大厦、浦东国际机场、上海大剧院......对这些地标,熟悉上海的朋友们一定不会陌生。它们见证了城市发展革新和历史文化变迁。
很少有人知道,这些代表上海城市风貌的标志性建筑,都与一位长征女企业家的发明创造密切相关——她就是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曹杨建筑粘合剂厂原厂长金爱华。她在上海竞争白热化的建筑行业里披荆斩棘,研制出高科技含量的涂料、粘合剂、处理剂、防水剂、干粉砂浆等系列产品,创立驰名中外的申泰牌,在建筑领域大放异彩。
一台捡来的破旧反应锅、一间旧砖房、3个人,缺少设备、缺少资金、缺少技术。这就是她筹建曹杨建筑粘合剂厂时面临的局面。
1988年的春天,已逾中年的金爱华开启了研制生产陶瓷砖粘合剂的征程。为了攻克技术难关,高中毕业的她全身心地投入到艰苦的研究工作中。凭着那股拼劲、韧劲,她买了大量专业书籍,放弃所有的星期天和节假日,跑遍无数家原料生产厂家,一头扎进实验室,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不断积累经验。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她甚至把实验室搬到自己家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成千上百次的试验,新一代的陶瓷墙地砖粘合剂问世。她攻克了“粘合剂在不同建材和高温、强冷条件下因经不起冻融循环而容易引起剥落”的建筑难题,从而填补了中国在这个领域的空白。
有了好的产品并不等于有了市场。那时,厂长是她,技术员也是她,推销员还是她。为了拓展市场,她推着自行车一家一家地请建材商店代销产品,为此遭了多少次冷眼,早已记不清。在艰苦创业的磨砺中,她从一个连去南京路逛街都需要姐姐陪伴的娇娇女,成长为敢于单枪匹马闯北京的企业家。她背着20公斤的原料上下火车,部分漏出来的试剂粘在裙子上,裙子硬邦邦的,每走一步路都刮着疼。曾有人问她,原料会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面对这样的关怀,她只能咬着牙,任由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吃尽了千辛万苦,说尽了千言万语。在她不厌其烦地宣传推介和一遍一遍地亲手示范下,产品终于在市场上逐渐打开销路,还荣获多项国家专利。一时间,“申泰牌”系列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飙升至90%以上,并立足上海,迅速向全国幅射,还分销至多个海外市场。在东方明珠、金茂大厦、浦东国际机场、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楼、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会议中心、黄浦江隧道、秦岭隧道、国家大剧院、钓鱼台国宾馆和奥运村等重大项目中,都可以看到“申泰牌”产品的身影。
她创立的“申泰牌”陶瓷砖粘合剂,连续多年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实现了普陀区在该领域零的突破,成为中国干粉砂浆行业的开创者和先行者。
“做好的,做专业的”,这是金爱华的办厂宗旨。在前进的征程上,她始终坚持“科技兴企”的治厂方针,走一条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了谋求粘合剂厂更大发展,金爱华买土地拓展空间,造码头自运产品,建厂房夯实基地,搞设计建流水线。她没有用一分钱贷款,建造了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的外扩基地――上海耐施新型建筑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同时,她和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紧密合作,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国内优秀专业人才,开拓科研方向、壮大科研队伍,逐步加强粘合剂厂的自主研发能力,保持在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2000年9月,金爱华与奥地利著名企业筑霸王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成功引进一条干粉流水线设备。接着,她又与英国的耐驰公司、德国的M-tec公司合作,引进第二和第三条干粉流水线设备。她这一举措,开创了上海建筑行业中集体企业与外商合作的先河。
从自行车到黄鱼车,从小铃木到大卡车,交通工具在升级,粘合剂厂也从几间旧厂房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粘合剂专业生产厂,升级为全国乡镇化工先进企业和上海市优秀企业。金爱华带领粘合剂厂上下一心、艰苦奋斗、实干创新、稳扎稳打,打造了一个科技兴国的“中国品牌梦”。
她先后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工程建筑优秀标准三等奖、科技节巾帼建功一等奖、实施发明成果优秀企业家、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女职工和全国杰出创业女性获得者等称号。金爱华没有迷失在这些金光闪闪的荣誉里,她依旧心系着普陀这一片热土。1999年,她毅然向普陀区妇联捐资30万元,设立普陀区女科技人员“巾帼建功奖励基金”,勉励后来者继续前行。
千里行岁月如水不忘来时路,百年梦年华似火还当守初心。回望过去,现已退休的金爱华,依然觉得自己只是尽了一个厂长的职责:“企业的发展得益于党的好政策,靠的是科技研发和企业管理。我自己不过是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