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祝林灿


(相关资料图)

刚立秋,暑热尚未消散,在浏阳大桥市河秀山段河道,几位工人正头顶烈日,把树木营养液输进河道边种植的苗木里。“这个营养液效果直接,可以给刚移栽的树木补充水分和营养。”一位工人告诉记者,为了促进树木扎根、生长,他们还会定期来检查,锯掉虫蛀的枝条,以更好地促进河道周边范围的水土保持,提高水源涵养功能。

目之所及,河道中流水潺潺,周边稻田绿意盎然,一派清爽的夏日田园风光。

这是浏阳市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示范建设项目中“村美”工程的分部项目,也是当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一个缩影。

唯一试点,让村民喝上“好水”

据了解,2022年,水利部选取有较好工作基础、积极性高的浙江、湖南等10个省(市)开展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示范建设,每个省(市)选择1~2个县开展试点,浏阳成为湖南唯一的试点县(市)。

在省委省政府、长沙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浏阳紧紧围绕《湖南省“十四五”水土保持规划》,深度融合乡村振兴建设要求,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城镇、村庄周边、重要水源区为重点,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以“二线三区四点”(二线:大桥市河、东门江河;三区:水土保持封育保护区、水土保持平衡保育区和水土保持改善优化区;四点:东门村、秀山村、卓然村、丰裕村)为布局进行分区规模治理,项目总投资5806.28万元。

“当地以前持续存在水环境恶化、河道生态环境变差的问题,局部河段存在卡水情况,河道两岸岸坡基本为土质边坡,岸坡基本未进行护砌,处于无防护状态,凹岸当冲河段岸坡崩塌时有发生,容易对近岸农田和民房构成威胁。”施工现场负责人郑庆宇介绍,过去在秀山村,农村生活垃圾、农村畜禽粪便等都是直接排入河内,这些都会导致河流水质下降,影响河流沿线村民的生产生活。

而通过项目区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和入河污水治理工程综合整治,经新建的污水处理池三次过滤后,村民的生活用水可以有效得到净化,让村民们放心用上“好水”。

郑庆宇告诉记者,截至目前,项目已实施封禁治理9216.51公顷,建设水保林57.94公顷、经果林178.83公顷,治理图斑49处;建设东门江河、大桥市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实施河道治理13.34公里,建设人工湿地18处3.62公顷、生态沟渠214条48.81千米,河流主要断面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并建设水保广场1处、水保科普园1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荒山荒坡基本消除。

山青水净,铺开乡村美丽画卷

在赤马湖景区,环视四周,满目葱茏,一脉青黛,道路两旁种满了樱花树。

“三四月的时候来我们这里,沿途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樱花,很适合亲子出游。”东门村党总支副书记喻红梅表示,这里曾经是一块荒地,但是经过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再结合赤马湖景区栀子花果园、原乡染坊、竹筏漂流等景观节点,可以带动乡村旅游,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在该治理项目中,喻红梅负责该工程的协调工作,今年以来,村里一点点的变化她都看在眼里。“在水保工程未建设前,我们屋场的环境非常不理想,现在依托该工程,进行了屋场内5口山塘和村民生活污水处理,东门村的河流、水渠都得到了治理,绿化等工程也不断完善,村容焕然一新,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她介绍,东门村是中组部、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未来,水保科普园与特色水果采摘基地的建成也将为东门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民增收带来成效。

“今年村里环境改善了,也更热闹些了。”一位正在水保广场纳凉的村民告诉记者,家门口的水明显清澈起来了,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而且附近的油茶林、博落回、桃林等经果林经过图斑治理后,来此地进行采摘、露营的游客也更多了。

据了解,该建设项目已经进行到收尾阶段,预计9月底可以完成竣工验收。村庄绿化、污水处理、村庄美化,水土保持水平持续改善;赤马湖景区水保绿化、东门江下游生态果园采摘基地及大桥市河中游滨水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建设正在进行,水土保持开始结合乡村旅游,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画卷正缓缓铺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