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您好,我们的亲情照护APP无法打卡,显示不在定位区域……”天津塘沽长护险分中心的电话急促响起,参保人王大爷的家属焦急地来电求助。

工作人员一边安抚家属情绪,一边迅速核实。为尽快解决问题,工作人员随即又赶到王大爷家里,通过反复尝试定位、截图,与市中心系统沟通协调,最终成功变更了打卡地址,解了王大爷一家的燃眉之急。

看似微小的服务细节,正是天津这座城市让“老有所护”的生动注脚。在全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3.1亿、天津每四人就有一位长者的时代背景下,养老金融如何从“有保障”迈向“更完善”,已成为当地金融保险业着力攻坚的难题。作为寿险行业头雁,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股票代码:601628.SH,2628.HK)在津沽大地上,以“助老健康御险”开启十八载探索,真情书写金融为民惠民答卷。

从填补空白,到创新构建覆盖610万人的“1+21”长护险经办服务网络,再到生态共建,中国人寿天津市分公司倾力打造“保险+医养+照护”全链条养老保障生态圈。金融“活水”,正润泽“老有所安”的中国梦。

2025年,当“爱和责任,保险让生活更美好”成为“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主题,中国人寿通过不断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助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服务体系,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在“五篇大文章”的指引下,铺展出一条兼具金融精度与民生温度的养老保障之路。

多重防护织网 托底“银龄”尊严

“住院以后家里压力非常大,都不知道该咋办了,幸亏拿到了救命钱。”家住天津市津南区双桥河镇的徐大爷声音有些哽咽。摩挲着两张单据,老人百感交集。左股骨骨折手术花费4.1万元,社保报销单显示自付41%;而另一张“银龄安康”理赔单,则将实际负担降至8%。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