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4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岐黄学者论坛第十三期如期举行,在此次论坛上,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李平主任医师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丁霞教授分别就“糖尿病肾病的中医复方制剂在治疗中的应用”和“中医药阻断慢性胃炎向胃癌的恶性转化的贡献”学术话题进行宣讲,论坛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魏玮主持。

岐黄学者论坛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十四五”期间学术影响力提升计划的重要主题学术活动之一。据悉,该论坛坚持国内外行业视野与中医药特色发展相结合、学术高点定位与实践探索策划相结合,医药行业各领域领军人才交流与传播最新学术进展、共享科技成果,提升中青年学者科技创新能力、反哺科技平台建设。

“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肾透析患者的首要病因。”在学术宣讲中岐黄学者李平表示,作为国家973项目的承担团队,他们在20多年前就开始研究如何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来治疗该疾病,开发了中药复方糖肾方。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证明,该复方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


(资料图)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只有0.67%,但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2007年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中国有1亿多糖尿病患者,已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近十年来糖尿病患病人数居高不下。2021年,《中华糖尿病杂志》发表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11.2%。

李平指出,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比如心肌梗死、脑梗死、下肢动脉闭塞、缺血性肠病、缺血性肾病等大血管并发症,还有糖尿病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中国糖尿病人群中大概有20%-40%会发生糖尿病肾病,而且近年来该病致死率在慢性肾脏病中急剧增加。”她说,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尿毒症的首位原因,远远高于高血压肾损害、慢性肾小球肾炎和囊性肾病等。

岐黄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魏玮介绍说,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导致肾小球动脉硬化而出现的肾脏疾病,常见表现是蛋白尿,严重时会造成肾功能不全。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肾透析患者的首要病因。尤其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糖尿病引起的代谢性肾脏疾病非常多。

糖尿病患者多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中医称为“消渴病”其发病特点具有家族聚集性。糖尿病消渴日久耗气伤阴;另外这也是生活习惯病,饮食失节、食郁化热、情志不遂、肝气郁结都会耗气伤阴。糖尿病肾病的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证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标实证有淤血、痰湿、燥热等。丹麦学者Mogenson将糖尿病肾病分为五期。I期II期没有临床症状。Ⅲ期出现微量白蛋白尿、IV期出现临床显性蛋白尿,糖尿病肾病患者一旦进入临床疾病进展速度是普通肾脏病的14倍,会迅速发展到尿毒症。尿毒症患者需要进行透析等肾脏替代治疗,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西药针对患者糖尿病肾病患者晚期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水肿、乏力等临床症状缺乏有效治疗药物。此阶段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李平介绍说,他们从2005年开始,在传承名老中医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全国范围内专家问卷调研,结合临床病历分析指出:糖尿病肾病的病机特点是肝、脾、肾、气机瘀滞、脉络闭阻,因此,她们创建益气柔肝、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研发了复方中药糖肾方,由黄芪、山茱萸、生地、三七、熟大黄、鬼箭羽、枳壳等七味药组成。经过两次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了糖肾方可以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优于西医一线治疗药物,特别是针对临床显性蛋白尿阶段的肾功能下降,作用更为突出。2022年获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医院制剂—芪箭颗粒。基础研究发现糖肾方不仅能治疗糖尿病肾病,还能改善脂肪肝,具有抗炎、抗纤维化、调节脂代谢的作用。

“我们对糖尿病肾病研究源于国家973项目的资助,在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北京市科委等项目资助下,我们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2016年“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显性蛋白尿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优势特色及作用机制被阐释”获2022年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而在谈及“中医药能有效阻断慢性胃炎向胃癌的恶性转化”学术话题时,岐黄学者丁霞教授表示,“胃癌是目前我国高发的一种恶性肿瘤,年新发病例占全球的43.9%。慢性胃炎“炎癌转化”是肠型胃癌发生的主要途径,经历了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发展变化过程。”

据丁霞教授介绍,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改变“重治疗,轻预防”的诊疗模式,加强早期防治,寻找降低胃癌发病率的有效方案,对于减轻患者痛苦及负担,降低胃癌发病率,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胃癌是我国第三大高发恶性肿瘤疾病,胃癌早诊率不足20%。大部分胃癌患者发现的时候已是进展期,进展期胃癌患者五年的生存率仅仅为27.4%。樊代明院士在中国肿瘤整合诊疗技术指南中提出,要聚焦肿瘤整合防治的防-筛-诊-治-康这样一个全链条程进行管理,强调防为上计、筛为大计、诊为妙计、治为生计、康为远计。中医药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整合中西医理念、分阶段辨证施治、动态全程管理,形成了针对慢性胃炎“炎癌转化”不同病理阶段的中医药主动干预的有效治法和方药,以截断其向下一阶段的进展,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作用。

丁霞特别指出,立足中医学“已病防变”思想,应针对胃癌前病变向胃癌演变的“最后一公里”进行早期干预,是降低胃癌发病率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团队针对胃癌前病变的证候特点创立了“调气活血,养阴解毒”为核心治法的临床有效方——慢痞消。并通过多水平研究,以讲清楚、说明白其通过调节胃酸分泌、减轻黏膜炎症、影响微生物菌群,从而改善胃内微环境以逆转胃黏膜病理形态及阻断其恶性转化的整合作用机制。

岐黄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魏玮指出,我们要面向人民的需求,我们医务工作者在保障人民幸福安康的角度来讲,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作为一个中国的医生,我们中医药研究的核心要素是从临床出发,发现临床的问题,解决临床的难点,聚焦临床的热点,进行临床的转化,有责任和义务把这块工作做好。

来源:中国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