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标题:可转债交易新规正式施行满一年 定价回归理性促进发展)

可转债交易新规正式施行已满一年。2022年8月1日,沪深两交易所《可转换公司债券交易实施细则》正式施行。根据交易新规,可转债上市首日实行+57.3%和-43.3%的涨跌幅限制,上市次日起实行±20%的涨跌幅限制等规定。

值得关注的是,在新规出台前,由于实施“T+0”交易,且无涨跌幅限制,可转债上市首日频现“妖债”。比如,永吉转债2022年5月17日上市首日盘中涨幅一度高达321%;2022年4月19日聚合转债上市首日盘中涨幅达200%。此外,华锐转债、韦尔转债等亦现上市首日盘中涨幅超过100%。新规施行后,再无可转债在上市首日盘中最大涨幅超过57.3%,而达到57.3%的首日盘中涨幅上限的可转债包括力合转债、明电转02等6只。

根据Wind统计,2020年和2021年可转债上市首日平均涨幅分别为19.1%和19.3%,2022年初至2022年7月,首日平均涨幅上升至32.5%。在交易新规施行后的一年时间内,可转债上市首日平均涨幅略有下降,为28.7%,涨幅高于2020年和2021年的平均水平。

此外,2020年上市首日收盘出现破发的可转债为6只,占当年上市转债数量的2.9%;2021年上市首日破发的可转债分别为英特转债、锋龙转债等共计11只,占当年上市转债数量的9.1%;2022年初至2022年7月,上市首日破发可转债数量降至0;交易新规施行以来,上市首日破发可转债仅有1只。

随着二级市场趋于稳健,可转债定价回归理性。根据Wind统计,从转股溢价率排名前十数据来看,此前平均转股溢价率由249.42%下降至211.81%,最大转股溢价率由649.20%下降至369.40%,转股高溢价率的情形和程度均有所改善。新规一定程度上促使可转债定价逐渐回归理性。

“可转债由于其股和债双重特性,既是机构投资者‘固收+’产品重要配置方向,也成为中小投资者短期博弈重要工具。”上海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郑嘉伟认为,新规规范可转债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和平稳运行。

实际上,根据Wind统计,2023年二季度公募基金持仓可转债市值规模首次突破3000亿元,再次创历史新高。近一年以来,公募基金持仓市值季度环比增速始终为正,规模稳步增加,2023年二季度持仓市值环比增长7.01%,同比增长14.04%。记者 刘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