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中旬,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发布了2022年全省金融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5.46万亿元,增量为3853.1亿元。全省金融业保持稳定运行,社会融资规模稳定增长,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金融数据反映出资金流向的哪些变化?折射出实体经济运行的哪些特点?对此,相关人士作了分析。
信贷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
(相关资料图)
2022年,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认真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成立市场主体倍增暨稳企纾困工作专班、金融支持稳经济工作专班,聚焦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业提质增效、工业领域平稳增长及乡村振兴、绿色金融等方面,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指导支持金融机构“稳存量、扩增量”,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2022年末,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7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3406.0亿元,余额同比增长9.95%,高于全省GDP增速5.55个百分点。
制造业振兴是我省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副处长武宏波介绍,我省金融业持续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2022年末,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为3057.2亿元,同比增长9.60%;全年新增267.8亿元,同比多增51.9亿元,增量创2011年以来新高。
转型综改是金融支持的重点领域。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副处长常冕说,去年以来,该行积极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新创设政策工具落地,引导信贷资源向碳减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交通物流、设备更新、基础建设重点领域倾斜。截至2022年末,通过各类政策工具,共支持全省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201.5亿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贷款128.3亿元、科技创新贷款198.3亿元、交通物流贷款10.8亿元、设备更新改造贷款6.8亿元;全省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共投放基金62.9亿元,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56.8亿元。
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是我省承担的重大使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外汇管理处副处长庞虎虎介绍,2022年,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截至2022年末,我省试点银行由年初的3家扩展至8家,试点企业从年初的6家增加到39家,实现全省11个地市全覆盖。全年累计办理业务5108笔,金额124.4亿美元,占全省经常项目外汇收支总额的27%。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在我省上线运行以来,先后推出多个应用场景。截至2022年末,出口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应用场景已累计服务43家企业,促成融资业务940笔、金额23.2亿美元。
市场主体融资成本不断下降
2022年,疫情影响下,市场主体发展遇到困难,“保主体、增主体、活主体、强主体”成为金融业的重要任务。
武宏波介绍,2022年,我省金融业持续加强对普惠小微、“三农”等薄弱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2022年末,全省普惠小微和涉农贷款全年分别增加544.3亿元和1308.2亿元,同比多增369.5亿元和477.7亿元。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文体娱乐业和卫生等领域,四个行业贷款余额合计2609.5亿元,同比增长16.48%;全年新增369.5亿元,同比多增85.1亿元。
与此同时,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落实“再贷款+担保”+信贷融资机制、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引导地方法人银行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2022年,全省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532.2亿元,发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资金3.2亿元,直接撬动普惠小微贷款增量206.5亿元。
为提升市场主体融资便利性和首贷成功率,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指导各市中心支行设立首贷续贷中心。全年累计拓展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首贷户2.2万户,同比增长46.3%。
在信贷增量的同时,贷款利率持续下行,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2022年,我省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53%,同比降低0.39个百分点;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93%,同比降低0.51个百分点。
常冕介绍,为进一步加大对市场主体支持力度,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按照有关政策,对2022年第四季度到期的小微企业贷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延期还本付息。截至2022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已为217.5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办理了延期,做到愿延尽延、能延尽延。
存款增速增量创十年新高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60%,较全国高3.80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存款6833.1亿元,同比多增2516.3亿元。存款增速、增量均创十年来新高。
武宏波认为,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同发力,推动了全省存款大幅增长。
一是疫情多点散发、房地产市场较为低迷,居民消费和购房支出有所减少。同时,金融投资产品收益率下降,一定程度上促使居民资产向存款转移和集中。2022年,住户存款增加4548.9亿元,是上年的1.5倍,同比多增1574.1亿元。
二是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79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实现利润总额3633.4亿元,同比增长22.8%。利润增幅较大,推动企业存款增加较多。全省非金融企业存款全年增加1826.0亿元,是上年的2.7倍,同比多增1147.8亿元。
三是稳增长政策效应下,全省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较多,叠加经济稳定恢复下税收增长较快,支撑财政性存款增加。2022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453.9亿元,首次突破3000亿元,比上年增长21.8%。相关因素推动全省财政性存款增加331.1亿元,是上年的2.5倍,同比多增197.1亿元。
从新增存款结构来看,住户存款大幅增长,反映出居民储蓄意愿的变化。
记者梳理了全省近三年金融运行数据。2020年至2022年,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分别为4.25万亿元、4.68万亿元、5.36万亿元;住户存款余额分别为2.56万亿元、2.86万亿元、3.31万亿元。这意味着,近三年居民的储蓄意愿在持续上升。
此前,人民银行《2022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也显示,居民储蓄热情高涨,去年四季度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8%。
有关人士认为,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如何将积累的储蓄释放出来,转化为消费和投资,释放经济增长动能,是下一步经济快速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本报记者张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