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山西日报记者张婷报道 8月30日,记者从在忻州偏关召开的2023年山西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现场推进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我省扎实开展资源保护,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完善配套体系,深挖长城精神价值,长城主体得到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充分挖掘利用,取得阶段性成效。其中,截至7月底,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累计完成投资140.2亿元,建成2482公里,已实现主线贯通。
我省相关规划体系不断充实完善,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保护规划》落地实施,大同、朔州、忻州、阳泉4市印发市级规划。山西长城保护修缮成效显著,争取中央和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343万元,加强山阴县新广武1段长城、神池县野猪口长城、天镇县李二口长城错修段等14个长城保护修缮;扎实推进代县白草口1段长城6号敌台、偏关县草垛山1号烽火台(马站楼)、榆树塔烽火台(卫河楼)保护修缮工作。
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我省精准谋划132个项目,建立了省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库,忻州长城博物馆大同李二口长城博物馆等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储备库,6个项目获国家发改委立项,2.4亿元专项资金落地我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获国家资金支持额居全国第一,大项目示范引领效应充分彰显。
基础配套不断完善,截至2023年7月底,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累计完成投资140.2亿元,建成2482公里,已实现主线贯通,同步建成慢行道162公里、驿站22个、房车营地10个、观景台25个。长城一号“0km”标志文化驿站已成为展示长城文化的重要窗口和网红打卡地。右玉得胜堡段、偏关老牛湾段和天镇李二口段等“城景通、景景通”示范路段相继建成,持续培育打造“长城人家”民宿,加快高端民宿、帐篷酒店建设,优化升级云中伴山、塞尚驿栈等长城驿站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最美风景路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有效连接了长城重要节点,带动了长城旅游文化发展和沿线群众增收致富,让广大农民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依托古长城及其周边旅游资源,以长城遗迹、古战场遗址、边塞风情、民族融合、边贸互市、军事文化等为主要吸引物,我省打造“长城+”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串联长城沿线景区景点推出美食品鉴、休闲度假、亲子研学、长城乡村等主题旅游线路,持续推出“大同好礼”、娘子关“关城有礼”等长城主题文创产品。长城人家“特色民宿有效助力长城及周边区域乡村振兴,长城题材文艺作品百花齐放,特色旅游演艺项目叫好又叫座,通过不同艺术形式的原创文艺作品,提升了长城的文化和旅游体验,彰显了长城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同时,数字化建设扎实提升,我省绘制完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保护规划政区版、地形版及6个核心展示园区配套地图。大同长城博物馆、朔州文旅云平台、娘子关长城文化国际交流中心等平台配套建设”长城阅读“和导览语音系统,全方位呈现长城历史文化,实施数字化展示,打造沉浸式场景。大同市推动长城重要点段”二维码“标注工程,优化提升”畅游大同“小程序,导入长城重要点段介绍,增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展示板块。朔州市打造《长城博览在朔州》VR数字博览平台,建设高度融合朔州长城符号和文化符号的数字内容资源库;阳泉通过”互联网+“,依托OTA平台,融合参观、预约、展览展示、互动体验、旅游购物等功能,打造智慧旅游新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