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晏会厅》是搜狐出品的一档高端访谈栏目,由搜狐网副总编辑晏成先生对话汽车、财经、科技等行业领军人物。此为《晏会厅》第三十一期,本期对话嘉宾为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 郑纯楷。


(资料图片)

采访 | 晏成 马倩

嘉宾观点

1、价格战对行业来说可能是坏事,也可能是好事。对于价格战我们有预计,也有一些准备,但发生的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惨烈。

2、将来BEV车型(销量)可能会占到大半壁江山、六成以上。但BEV增长的前提条件,是电池和电控技术有更快的进步。

3、对东风本田来说,BEV、PHEV、HEV,我们都在布局,我们每个领域都没有放弃。

4、2024年以后,我们希望每年东风本田的自主品牌都有纯电车型去投放市场。目前来说(新品牌)规划的只有BEV车型,后续会不会有其他技术路线?这个也不排除。

5、现阶段,我们的纯电车型都是不挣钱的,但我们坚持长期主义的发展理念,为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或许现在比拼的是谁家的家底厚,但这个时代会慢慢地过去,光靠股东输血,不能长久。

6、PHEV也好、增程式也好、HEV也好,它们都还是需要发动机的。当然,作为一个非常大的技术迭代,能够回收ICE研发投资的可能性变小了,所以大家比较谨慎。

7、有更高的效率、更精准地把握客户需要、技术储备得更多或是用得更早,汽车行业里,车企之间竞争的要点基本上都在这里。

如果说哪家企业能代表近二十年中国合资车企的发展脉络,东风本田一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范本。

2003年,一批优秀的合资车企相继成立,华晨宝马、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一汽丰田。也是那一年,汽车开始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私人购车比例首次超过50%,中国车市迎来“井喷式”发展期。

总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东风本田,似乎基因里就带有一股韧劲。通常,日系品牌给人的感觉是“稳健”。但在稳健之下,东风本田却有着自己的锐利、冒险与创新。

先来回顾一下东风本田成立的二十年里,一些关键节点——

2003年7月16日,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4年4月,东风本田第一辆车CR-V正式下线,开创了中国汽车市场城市SUV的先河;

2006年4月,东风本田思域上市;

2013年,东风本田成立十周年,累计销量突破150万辆;

2017年1月,东风本田累计300万辆产销达成。同年,东风本田引入了Honda混合动力系统;

2019年10月,首款纯电动车X-NV正式开启了东风本田电动化元年;

2020年9月,Honda在华首款PHEV车型—— CR-V锐·混动e+首发亮相,由此,东风本田拥有燃油、油混、插混、纯电四种动力的产品;

2021年,东风本田年销量突破85万辆;

2022年4月,纯电SUV——e:NS1上市,这是Honda在华首款纯电车型;

2023年3月,首发搭载e:PHEV强电智混技术的全新一代CR-V e:PHEV上市;

2023年7月16日,东风本田将迎来成立20周年。

二十年里,东风本田有许多高光时刻,但也几经起伏。

前十年,由小规模起步,东风本田完成了“从 0 到 1”的蜕变;2013 年,东风本田提出未来三年“再造一个东风本田计划”,野心勃勃;到2017 年,东风本田搭建起了“SUV+中级车+中高级车”产品架构,稳步向前;2018年开始,东风本田启动品牌战略升级,更加更本土化;2020年至今,随着汽车产业转向电动化、智能化,东风本田进入转型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

2023年,一场价格战拉开中国车市的帷幕。

“对于价格战,我们有预料到,也有一些准备,但没想到比想象中还要惨烈。”自2018年担任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以来,郑纯楷接连面对诸多挑战,每一次,东风本田都扛了过来。但这一次——价格战的背后是汽车产业集体转型的焦虑。大时代之下,格局终将改变,二十岁的东风本田,未来将开往哪里?

带着这个问题,《晏会厅》走进东风本田,对话郑纯楷。他曾任东风本田发动机总经理,主抓发动机研究十多年。或许是理工科的烙印,郑纯楷并不是很善于面对镜头,但他十分坦诚。其谈及今年年初的价格战,当下合资车企的“电动困局”,中外股东双方对未来的预判,以及东风本田下一步的发展规划。

一家成立了二十年的合资车企,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它会以什么样的姿态涌入这场变革浪潮?当下,许多人会用“颠覆”来形容汽车企业,尤其是传统老牌车企正在面临的改变。但郑纯楷认为,对于东风本田来说,“进化”比“颠覆”更准确:“要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走出舒适区,去挑战、创新、奋斗,最终抵达一个新的舒适区。”

以下是《晏会厅》(下称「YAN」)与郑纯楷的对话:

“对价格战有预估,但比想象更惨烈”

YAN:2023年应该会是中国汽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一年已过半,发生了很多事。年初的价格大战在你们的预计之内吗?

郑纯楷:实话说,对今年汽车行业特别是终端销售,可能会发生价格战,这个还是有预期的,但是会发展什么程度,还是超过了当初的预想。

价格战对行业来说可能是坏事,也可能是好事。通过价格战能够去促进每个车厂提升自己的能力,产品力、技术力、成本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各方面都要提升,你才能够应对价格战。对于价格战我们还是有预计,也有一些准备,只不过发生的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惨烈。

YAN:(东风日产)最早只有燃油车,就是ICE路线;后来有HEV路线,就是油混(油电混合车型);之后又有混动,无论是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还是REEV(增程式电动汽车),您对各个技术路线怎么看?

郑纯楷:从各个技术路线来说,还是基于客户(需求),哪个技术路线能很好地满足客户的用车场景和他的需求,哪个技术路线就能够发扬光大。

今年特别是插电混动飞速发展,也是因为它能够去解决现在BEV车型不能够解决的客户需求,BEV解决不了,PHEV正好可以结合油车的优点和BEV的优点,这样客户就有更多的选择。

YAN:你们的内部有没有对这几个(技术路线)的市场比例做预估?

郑纯楷:在每一个不同的时间段比例会不一样,将来可能会是倾向于某一个比例,特别是BEV,可能会占到大半壁江山,有可能会到六成以上。但BEV增长的前提条件,是电池和电控技术能够得到更快的进步。

YAN:今年的混动市场增长非常快,大家会觉得传统大厂应该是有优势的。把现有的存量车型PHEV化,是一条更快的新能源之路吗?

郑纯楷:PHEV在现阶段来说,确实有它的场景优势,同时技术也比较成熟,特别是本田的HEV生根了那么多年,把它变成PHEV是很快的,这个技术是没有任何障碍的。

YAN:东风本田推出了强电智混技术平台,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郑纯楷:本田从二十多年前就开始向市场投放油电混动车型,不断迭代,到现在已经是第四代了,i-MMD。第四代i-MMD系统,它有更多的电驱场景。

我们的i-MMD车型在所有用车场景里,都可以用电去驱动,可以说它是一台电车,有电车的驾驶感受。特别用在发动机驱动的场合下,它的效率更高。本田研究了很多的用车场景,(i-MMD车型)可以在各种用车场景里智能切换,并且很平顺,大家完全感觉不出来这是电在驱动还是发动机在驱动。

YAN:本田的HEV系统,从成本上来讲是不是已经可以降到很低?

郑纯楷:实话实说,这一块成本还是很高的。当然了,我们自己努力地去降成本。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考虑到客户的接受度,他能够接受什么样的(价格),他心里的价值感在哪里。认为物有所值,他才会去选择。甚至有些时候我们是亏损,但也会去卖。所有的立足点还是要让客户感受到价值感,以这样的方式去定价格。

YAN:现在在东本的销量里面,HEV车型的销量比例能够占到多少?

郑纯楷:目前阶段来说大概在17%,如果好的情况下面,我们大概可以做到20%。

东本将发布自主品牌 自研纯电车型

YAN:对于日系品牌来说,目前电动化(产品)还不够多,市场空间实际上是被挤压的。电动车在高速增长,而传统的燃油车这几年以150到200万辆/年的速度在下降。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压力。

郑纯楷:新能源车型渗透率逐年上升,这是大势所趋,是5、6年前大家对行业的普遍共识,车企也只能够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也只能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去开始一个新的竞争。东风本田最擅长的ICE系统和HEV系统,这个份额现在逐年减少,我们也感受到了强烈的市场压力。

本田在中国设立了专门的研发中心,研发BEV车型,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也有一部分车型可能会出口,去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本田是比较坚定的,一定会往这个方向去走。

对东风本田来说,BEV、PHEV、HEV,我们都在布局,我们每个领域都没有放弃。

YAN:对于PHEV和BEV车型来说,是本田中国再加上东本、广本合资公司一起来推进吗?

郑纯楷:是的。本田在中国的研发中心会去做BEV/新能源车型,集中精力去开发,快速迭代。我们东风本田自己内部也有一个研发中心,也在研发新的BEV车型。

YAN:东风本田的BEV车型投放节奏是什么样的?

郑纯楷:今年会有一款改款车型,然后是一款B级SUV,明年会有一个C级的Sedan(轿车)。2024年以后,我们希望每年东风本田的自主品牌都有纯电车型能够去投放市场。

YAN:对于(东风本田)合资公司来说,以前品牌、车型都是外方来导入。您刚才提到的东风本田的自主品牌,是怎么来规划的?

郑纯楷:我们会在今年下半年发布(新品牌)。从合资公司来说,油车随着时间往后会越来越少,我们自己也看到了一些(新能源市场)的机会,东风本田觉得我们有能力、也有意愿能去满足一些客户的需要。

YAN:这个自主品牌是纯电动车和油车都会有的吗?

郑纯楷:目前来说规划的只有新能源车。后续会不会有其他一些技术路线?这个也不排除。

YAN:自主品牌将来会单独建渠道吗?还是会跟现在不一样?

郑纯楷:这个问题我们也正在研讨:有多少个产品才能支撑一个渠道?怎么样能够高效率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当然了,现在我们有更多线上技术,要从线上、线下跟客户有更多直接联系。至于是不是会单独建渠道,目前还在研究当中。

“大家给东风本田一点点时间”

YAN:对于H品牌(Honda)来说,假如说我就想买一辆纯电的CRV,未来会有吗?会提供吗?

郑纯楷:从H品牌来说,现在油车所覆盖的级别以后在BEV的车型里都会覆盖。

YAN:感觉今年本田和东风本田在电动化方面,决心很大,步骤很快。

郑纯楷:我们是有十分的决心能够去把这个事情做好、做快。但事实上离市场的期待可能还会有差距,市场要求我们更快,有更多的车型投放。但我们还得要准备好了以后才能够去投放,如果是还没有准备好,我们也不会拿到市场来,因为开发周期还在那。大家还要稍微给东风本田一点点的时间。

YAN:赚钱的燃油车不增长,增长的电动车不赚钱。这也许是一直以来一些国际大品牌和国内合资企业,没有全力以赴去做电动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现在(电动车)渗透率太高了,市场压力太大,大家可能不得不去做了,但是怎么面对电动车不赚钱、甚至是亏损的问题?

郑纯楷:在现阶段实话实说,我们的纯电车型都是不挣钱的。现在大家都在以更低的价格去抢占市场份额,即便亏损还是要去多卖车,现在还要比拼谁家的股东有钱、谁家的家底厚。但这个时代会慢慢地过去的,将来企业要持续发展,光靠股东输血,是不能长久的。慢慢地市场会变得更加理性,客户也会变得更加理性。同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能降低成本、提升性价比。这样慢慢地盈利的时代就会到来。

YAN:现在我们对于汽车行业的很多关注点,一些具有强烈冲击感的东西,都发生在中国市场。但汽车是一个全球市场,若放在本田整个体系下面,大家对于电动化、智能化,尤其是其推进节奏,比如说在日本和中国,会不会有发展阶段的不同,甚至是对一些问题有根本看法上的不同?

郑纯楷:我倒没有觉得在这个方面有特别大的矛盾,大家对未来的趋势认识是一致的。电动化一定是一个趋势,不可阻挡;智能化,或者说高阶的驾驶辅助也一定是趋势。

从本田来说,它是不断地在去积累、去做研发。这个技术是在那儿,但什么时候把它商品化,或者在什么时间点、在哪个车型上面商品化,这个大家有可能还会讨论。从BEV的战略来说,他们(本田)也没有放弃,也实实在在在进行研究。

YAN:我知道您是发动机专家。现在很多大厂都停止了新一代内燃机的开发,将来ICE是否会退出市场,这方面您个人怎么看?

郑纯楷:ICE的(使用)场景在减少,这是事实。但是在将来,不太远的将来,它还是会有比较多的使用场景和需求,这个也是事实。PHEV也好、增程式也好、HEV也好,它们都还是需要发动机去工作的,对发动机的技术还是有要求的。

当然,作为一个非常大的技术迭代来说,现在(投入)开始变得谨慎起来,这是事实。因为这里有太多投资,能够回收研发投资的可能性变小了,所以大家就会比较谨慎,虽然技术上的持续进步是肯定的。

对于本田来说,现在这一代的发动机还是会持续地去迭代、进步,特别是混动用的发动机,会持续地去迭代。

“进化”比“颠覆”更准确

YAN:今年是东风本田成立的20周年。从2003年到2023年,其实(2003年)那一年成立了很多合资公司,东风日产、华晨宝马、东风本田,都是那一年成立的。20年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但是确实也碰上了市场巨变。

无论是对于本田还是对于东本合资公司来说,这个时候一定会去思考未来的战略定位。未来市场里面,本田、东风本田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品牌,聚焦在什么样的客户价值上?

郑纯楷:20年很快,一晃就过去了。在过去的20年里,东风本田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得益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和中国消费者对东风本田品牌的支持。目前为止我们有将近800万的保有客户,这是一个很大的财富。

面对未来,大家都在思考,将来的东风本田应该往什么方向走、以多快的速度走?我们内部也有非常多的思考,近期也会对社会发布未来的10年、20年我们的愿景。

我们希望整个企业能够去转型,变成一个更加电动化、科技化的公司,有新的一些盈利模式。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希望跟客户有更多的触点,为客户提供更多服务,在给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当中,使自己也会得到价值。

YAN:以前大家会觉得合资车企的速度相对是慢的,因为它毕竟要跟国际市场要去协同,跟总部去协同,有各种审批流程,其响应市场的速度没有自主车企那么快。现在,新能源的渗透率眼看就要奔着50%去了,在这样一种重要的时刻,大家会在体系上有一个全面的变化吗?

郑纯楷:核心的地方是怎么去提升效率。

我们也希望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面,通过一些数字化转型方法,使我们的沟通交流、数据流通变得更加顺畅,整个业务在开展的过程当中,需要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或者公司与公司之间的一些配合,能够更快、更高率,把浪费去掉,减少资源降低成本也,使公司更具备竞争力,这是我们自己想要发展的方向。

YAN:任何公司首先是要满足用户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生存下去。第二点就是怎么能够以最高的效率,去满足用户需求。

郑纯楷:是的,这也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点。我有更高的效率、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客户需要、技术储备得更多或是用得更早,这个是企业竞争,特别是汽车行业里面,车企之间竞争的要点基本上都在这里。

YAN:2023年到2025年,这两三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可以说会非常惨烈。您认为这两三年期间,新的市场格局会慢慢清晰吗?

郑纯楷:这么快吗?也可能不会这么快就完全决定下来。当然,(过程)会很惨烈,格局慢慢地有可能会清晰化。后面还有没有搅局者进来,能够后来者居上呢?这个也不敢讲,因为后面也有可能技术还会有比较颠覆性的、突破性的进展,如果有的话,也有可能会有新的入局者。

YAN: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您希望东风本田变成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郑纯楷:东风本田从成立之初,我们经常会去挑战一些大家没试过、不敢弄(的事情),东风本田敢去闯。

当年我们开创了城市SUV的先河,有CRV以后中国市场上的SUV才慢慢地普及起来。以前没有人干过,我们干一下又能怎么样呢?我们客户需要,我们觉得也有市场,我们就去干了。

一款车成就了东风本田的多少年,我们的盈利靠它、车型销量靠它、品牌形象的树立也靠它,CRV承担了太多。

思域进来的时候,大家也不是很接受,现在慢慢地成为了运动型轿车的标杆。混动这一块我们也是,开始从进入市场大家不太认同,到现在慢慢地开始认可本田的i-MMD技术。中国车企里有很多家也用了和本田差不多的一类技术,都在市场上面受到了客户的喜欢。

将来整个转型过程中,我们也希望能够去变革,有一些突破、一些新的有独创性的东西,能够给客户带来新的价值。

YAN:大家通常看到的日系企业的稳健,实际上在稳健下面,它有自己的锐利、冒险、创新。

郑纯楷:是!我期待的东风本田是能够去挑战一些新的东西,能够去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这样企业之间就有了差异,别人学不了你的,复制不了。

YAN:是不是巨大的市场竞争,会让过去一个庞大的、稳健的,运行得很有效率的体系,被重新地激活一次?

郑纯楷:不完全是一个颠覆。它不是一个颠覆,但是继承性的,有创新、不断地进化。我们讲“进化”应该更准确一点,要去改掉我们以前有些不好的地方,大家自己要认识到自己有问题,然后能够去走出舒适区,去挑战、创新、奋斗,最后也可能会达到一个新的舒适区。希望是这样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

-THE END-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