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成都先导:新发展战略持续推进,行稳致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月30日晚间,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688222.SH)对外发布了其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显示,公司预计2022年度净利润约为1934.48万元到2805.00万元;预计2022年度扣非净利润为1040.00万元到150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829.75万元到1289.75万元。相较于2022年前三个季度,全年整体降幅已显著收窄。公司表示,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主营业务的影响。一方面,2022年,公司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主要用于新一代DNA编码化合物库(DNA-Encoded Library,简称DEL)技术的开发升级以及核酸新药研发平台和靶向蛋白降解平台的建设。不过,这也意味着,虽然公司研发费用的上升对当期业绩产生影响,但对公司未来的持续发展及业绩释放均提供了“积淀”和积极预期。另一方面,公司对收购Vernalis (R&D) Limited 所形成的商誉进行了初步评估和测算,计提了商誉减值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2月29日,成都先导对外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已完成回购,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123.87万股,回购均价为16.15元/股,累计已支付的资金总额约为2000万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 , 根据公司股份回购方案,成都先导本次回购的股份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公司这一回购举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信心,而回购的股份用于股权激励,也将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发展核心“内驱力”,有助于公司的持续稳步成长。
据此也发现,自回购公告发布日起,成都先导的股价就进入了上涨区间,截止1月30日收盘,公司股价阶段性增幅已达14.86%,而且近期中金公司、中泰证券等机构也发布研报并综合认为,成都先导是全球领先的药物发现CRO公司,新药研发管线储备丰富,有望持续转化带动业绩弹性提升,并纷纷给予其“跑赢行业”或“买入”等评级,这也为投资者进一步明确了成都先导的投资价值。
研发投入持续保持双位数快增
“四大核心技术平台”优势凸显且持续优化
作为一家高科技创新药物研发企业,成都先导由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JIN LI(李进)博士归国后携国内外多位生物、化学等领域专家共同创建,公司设立至今一直围绕着DEL技术潜心研究与创造,专注于原创新药的早期链段研发——苗头化合物和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成长至今,成都先导已成功发展为该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为了保持持续领先,其研发投入力度近年来持续加大,数据显示,2016年到2021年,公司研发支出从1605.43万元大幅提升至7367.49万元,近五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高达35.6%,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达6376.00万元,同比增长仍保持两位数快增,营收占比则接近30%。
不仅如此,众所周知,药物发现研发服务由于专业门槛高,相关专业领域人才是公司提供研发服务水平的关键。据了解,一直以来,成都先导聚焦早期小分子新药研发,早已拥有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目前更是DEL细分领域团队规模最大的研发服务公司之一。数据显示,2020 年末、2021 年末以及2022年第三季度末,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分别达383人、391人、419人,占员工总人数比例均超80%。
凭借长年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和尖端雄厚人才实力的持续“加持”,如今的成都先导已成功搭建起“一站式”药物发现与优化体系,公司拥有四个核心技术平台——DEL技术(包括DEL库的设计、合成和筛选及拓展应用)、基于分子片段和三维结构信息的药物设计(FBDD/SBDD)技术、寡聚核酸新药研发平台相关技术(STO)、靶向蛋白降解平台相关技术(TPD),同时,公司的药物优化平台关键技术及研发能力也在持续优化中。
其中,DEL库的设计、合成与筛选技术是一项具有“颠覆性”的原创小分子新药发现技术,先进性和优势十分突出。有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成都先导基于超6000种不同的骨架结构(基本涵盖了所有当前已获批上市的小分子药物的核心骨架),已经完成超过1.2万亿种结构全新、具有多样性和类药性的DNA编码化合物的合成,而这也是全球目前已知的化合物最多、规模最大的实体小分子化合物库。不仅如此,公司在超过51类靶点类型、几百个靶点筛选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包含多种传统意义上的难成药靶点或挑战性靶点,项目平均成功率超70%,筛选平均时间周期短至3个月。
据悉,成都先导针对多元化的服务需求,还推出了OpenDEL?以弥补公司在小规模DEL定制业务市场的空缺。根据上证E互动上公司的回复,OpenDEL?和传统DEL大库的建库基本技术相同,但区别在于库的内容和使用商业条款不同。公司传统DEL大库有1.2万亿分子结构,而OpenDEL?化合物分子结构目前约含20亿分子结构;同时,公司的传统DEL大库对靶点和筛选出的分子结构是排他性使用,而OpenDEL?对靶点和分子结构都是开放及非排他,用户可以在自主完成筛选实验后经过测序、数据分析、苗头化合物合成与验证最终得到筛选结果。公司通过OpenDEL?实现了服务的产品化,可助力客户实现更加高效、经济、可靠的药物筛选。
不仅如此,基于分子片段和三维结构信息的药物设计(FBDD/SBDD)技术也是当前小分子药物发现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成都先导位于英国剑桥的全资子公司Vernalis就是当前使用该技术的第一梯队的企业,据了解,Vernalis团队在FBDD/SBDD领域深耕近20年,已成功研发出多个药物项目,并已进入临床阶段或对外实现转让。成都先导是目前药物发现领域内唯一同时拥有DEL技术与FBDD/SBDD技术的成长性生物技术公司。
目前,Vernalis通过DEL技术,还扩展了Vernalis自有可供筛选的分子模块数量,并建立了分子片段总数超过4万种的“分子模块库”。FBDD和SBDD是两大主要的新一代药物发现技术,公司通过本次横向布局极大程度地丰富了自身的药物发现能力。值得一提的是,DEL技术与FBDD/SBDD技术整合的首个成果已于2022年8月发表在《RSC Medicinal Chemistry》,得到了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
据了解,核酸药物已经成为药物工业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mRNA药物、反义核酸药物和干扰核酸药物不断获批上市,解决了迫切的临床需求的同时,也给药物工业带来了一个新的增长点。当前,成都先导也已拥有一支由核酸药物研发专家组建的核酸药物研发平台,并涵盖若干关键领域。
与此同时,成都先导的蛋白降解平台目前也已经拥有超30种E3连接酶,实现了新颖E3连接酶配体的发现与验证,并以自主开发或合作方式针对这些新颖E3泛素连接酶进行蛋白降解剂的开发。
在DEL、FBDD/SBDD、STO、TPD四大核心技术形成的药物发现平台基础上,成都先导进一步搭建了“一站式”从靶基因到新药临床试验申请阶段的药物优化体系,能够针对多种生物机制和靶点类别进行新分子的发现和后续开发,直至推进到临床前候选物阶段甚至临床试验阶段,而这也为公司业务的扩展以及公司成长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国内外创新药研发生产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多元化新药研发模式助力公司优质成长
随着世界人口总量的增长、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疾病谱的改变,人类对生命健康事业愈发重视。同时,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医疗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等因素推动了全球医药行业的发展,进而带动了全球药品市场的发展。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全球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将由2021年的2,241亿美元增长至2026年的3,12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6.9%。
同时,中国医药产业也由仿制为主向创新为主的战略转变,预计研发投入将保持快速增长。加之我国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上市许可人制度(MAH)、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创新药医保谈判等一系列政策的不断推进,也将带动国内创新药研发生产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根据Frost & Sullivan报告预测,中国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将由2022年的327亿美元增长至2026年的52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12.8%。
可见,该细分领域国内外市场空间均十分广阔,行业整体正处于“上升期”,而据了解,在创新型医药产业链中,药物发现为首要环节,这一环节往往也是产业价值链中非常关键的步骤,更是技术难度和经济价值突出的步骤。为了紧抓行业机遇并尽享行业“红利”,成都先导也开始逐步探索并建立多元化新药研发模式。
近日,成都先导发布公告显示,先衍生物以1473万元受让成都先导处于早期研发阶段的7个小核酸药物项目,而且成都先导以227万价格授予先衍生物一项为进行前述核酸项目的后续研发、临床、注册、生产、商业化平台技术的普通许可,同时以 35.56 万元价格向先衍生物转让以上项目相关的研发用仪器设备。交易合计金额为1736万元。
据了解,先衍生物由成都先导与关联方于2022年7月共同投资设立,主要专注于核酸药物的项目开发和相关技术研发,通过独立的融资或项目开发及转让等方式来推进核酸药物管线。而且双方签署协议,预计未来每年合作项目对应费用总额为1千万元,不超过3千万元,且成都先导持有先衍生物29.17%股份。先衍生物的成功拆分和融资,说明成都先导布局关键赛道的关键技术已经得到了市场认可,是成都先导研发孵化新模式的突破。中金公司预计,未来成都先导可通过持股及提供服务的方式享受核酸新药研发成功的部分权益。
对于此次转让,中泰证券也分析认为,多个小核酸项目转让,为公司带来部分即时转让收益,后续随着小核酸项目持续推进,项目收益价值有望进一步提升,而且后续高额研发投入大部分将由参股子公司承担,公司研发费用有望持续优化,同时参股公司受让小核酸项目后,后续继续开发所需的CRO、CDMO服务有望为成都先导贡献新的服务订单。
此外,Vernalis在药物研发项目上也与其他生物制药技术公司及学术合作伙伴达成了许多深度合作,包括Servier、Daiichi Sankyo、Lundbeck和Asahi Kasei Pharma等。
随着多元化药物研发模式的持续推进,成都先导的多元化客户服务能力也持续增强。据悉,公司客户资源近年来日渐丰富,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成都先导已与多家客户成功建立牢固合作关系,不仅包括扬子江药业、天士力集团、先声药业等一众国内大型医药企业,还包括基因泰克、Aduro、Forma等大量国际知名生物技术公司,更包括辉瑞、强生、默沙东、赛诺菲、武田制药、勃林格殷格翰、利奥制药、LG化学等众多全球跨国制药企业,这为公司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客户基础。
“三大商业模式”共同发力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
拓展业务板块创造更多价值
成都先导聚焦的创新药研发业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直以来,公司都在抓紧时间推进核心技术平台更多的商业转化。据了解,当前公司也已经全面确立了“一个愿景、两大创新药类型、三种商业模式、四个核心技术平台”的新发展战略,其中,“一个愿景”指成都先导致力于打造全球一流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贡献于更好的人类生命健康,并通过新药研发服务、不同阶段在研项目转让、远期的药物上市等“三种商业模式”,为医药工业输出不同阶段的新分子实体,从而最终为全球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提供创新药治疗方案。
对此,有市场人士认为,多种商业模式并行,一方面为成都先导的可持续稳健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其后续快速成长进一步拓宽了空间。而且,这也意味着,成都先导不仅能成为新药筛选的上游发现平台,还能成为可批量产生原创小分子和核酸新药的下游开发平台,从而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上升潜力。
目前,成都先导针对国内客户的多元化需求,结合公司在四个核心技术平台及临床前药物研发一站式服务能力,积极推广各种新药研发相关服务及推动自研新药项目的对外转让。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所有在研新药项目,在研发的不同阶段均可以灵活的合作模式对外转让(部分/全部权益),且当前的自主研发管线保持在动态数量20余项左右。
中泰证券表示, 新药项目权益转让方面,成都先导的新药项目处临床早期,但产品定位明确,差异化显著。截止2022年上半年,HG146、HG030、HG381均获临床批准,预计随着项目管线逐步向后端延伸,项目价值持续放大,新药项目转让带来的业绩弹性有望持续提升。
对此,成都先导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进博士也曾在采访中表示,“公司选择对外转让部分新药研发项目的权益,获取里程碑费和上市后销售费等收益,再将这些现金流投入到其他的新药研发项目中,形成一种正反馈循环。”
而对于成都先导未来如何进一步提高业绩? 公司则表示正在积极拓展业务板块服务类型,以应对客户更多元化需求的新药研发服务。同时,公司也在不断加强商业开发团队建设和渠道拓展。例如,针对已有客户延续DEL定制库订单,以及增加小型库定制库或特色库定制库等适用于更广客户群的业务模式,并推出OpenDEL?相关业务补充公司在小规模DEL库定制业务市场的空缺,触及数量较大的更广泛客户群体,为后续其它业务的合作实现引流。
公司还新推出了药物骨架和试剂合成、靶向RNA的DEL筛选等其他DEL相关服务。此外,公司也一直深耕核苷核酸化学,并建立了核酸药物化学早期研发“一站式”服务能力,可以为客户项目持续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