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记者昨日从市科技局了解到,截至5月底,我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技术合同成交额等主要可比性指标,均居全省“第一方阵”。

深化市校融合,赋能专家进企。我市实施“市校深度融合发展 千名专家进千企行动”,建立科技专家、企业、成果、技术需求及合作项目“五大资源库”,实现了各县(市、区)与河南理工大学战略合作全覆盖;常态长效开展院(校)地科技合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对接活动79次,发布科技成果3700余项,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52项。

争取上级资金,开展技术攻关。我市2022年争取上级各类科技资金7269万元,较上年增加3837万元;实施市科技重大专项11项,支持资金500万元;落实市人才团队项目资金528万元;建立“揭榜挂帅”、首席专家负责制、“赛马制”等管理机制,发榜26项,成功揭榜11项;项目资金探索实施“直通车”工作机制并及时拨付企业。

培育科技企业,建设创新平台。我市周密组织高企申报两批次,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2家,总数达389家,居全省第6位;备案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14家,居全省第7位;新增省创新龙头企业6家、“瞪羚企业”5家、绿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强耐新材获批省中试基地,总数达2家,居全省第4位;新增多氟多、怀川种业、平安种业3家中原学者工作站,总数达5家,新增数量在全省排名第3位;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家、省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众创空间1家,总数分别达212家、8家和11家。

促进技术交易,完成目标任务。我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1.96亿元,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居全省第5位。 

引育创新人才,给予科技奖励。河南理工大学教授孙玉宁入选中原学者,填补我市空白;焦作天宝桓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永平获评中原创业领军人才。此外,我市针对338个项目落实奖励资金3578.7万元;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奖30项,数量较上年度增长100%,再创历史新高。我市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7项以及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

(记者徐金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