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封面新闻记者 杨霁月
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记者从全国生态日成都专场活动了解到,成都每年有70余天能够在市区看见雪山,各领域在推动成都生态文明建设中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繁荣城市中赏“窗含西岭千秋雪”之景,源于持续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宣传处副处长王铭珍介绍,实施大气污染防治50条措施,持续开展“春防雾霾、夏防臭氧”攻坚行动等多项举措,实现了十年来,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132天增长至300天,PM2.5浓度累计下降58个百分点,每年有70余天能够在市区看见雪山。
在当天的活动中,熊猫司法碳普惠平台正式上线,通过微信小程序或手机软件应用市场搜索“熊猫司法碳普惠”即可使用。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余琦介绍,该平台包含碳汇司法、碳普惠司法激励、会议、庭审活动碳中和规划、近零碳场景建设及打卡、双碳知识推广、碳盘查、个人自愿减排等功能模块,通过碳普惠机制激励和约束诉讼活动的相关当事人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这是我院于去年审结的一起因索道建设违法砍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案件,我院判决被告公司罚金,并赔偿森林生态系统损害量化价值九十余万元用于购买经核证林业碳汇以替代修复受损生态环境。”余琦现场向大家介绍了一起碳汇司法替代修复案例,该案件入选了今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检察机关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
城市在自然山水中有序生长,市民生活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城市“绿心”,成都市正加快探索以林业碳汇、场景营城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
成都市公园城市局生态修复处处长李鹏威介绍,成都逐步建立林业碳汇开发、计量监测和碳汇应用三大碳汇项目支撑体系,有序推进林草碳汇开发交易,审核登记碳减排量15421.21吨。此外,还深入实施“公园+”“绿道+”策略,营造低碳游玩场景,加快培育山水生态、天府绿道、乡村田园、城市街区、天府人文和产业社区6大公园场景。天府绿道体系活力“绿脉”、环城生态区超级“绿环”、锦江公园精品“绿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篇章已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