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文博会效果图(资料图片。)

陶寺遗址的千年积淀、天龙山佛首的前世今生、推光漆器的精湛技艺……走进云上文博会VR展厅,山西特有的文化遗产一下子“活”了起来,生动讲述着山西故事,让云端观展的记者不由得被山西文明的博大精深、山西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深深吸引。

云上文博会入口在哪,怎么进?云展厅里有哪些VR展馆,各展馆里看什么?为了让大家更直观、更方便地参观云上文博会,元旦小长假前夕,记者深度探馆云上文博会,并总结了一份观展指南,让您进得来、找得到、看得好。


(相关资料图)

怎么进?

四个通道任君选

本届云上文博会在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网(www.shanxiwenbow.com)、微信小程序“云文博”、山西日报客户端、山西广播电视台“黄河Plus”客户端等平台进行展示,观众可以通过以上任意通道“走进”云上文博会,沉浸式体验这场文化盛宴。

登录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网,点击“云展示”菜单,进入官网、进入VR展馆入口,便出现在醒目的位置。官方网站汇集云展示、云论坛、云交易、云招商、云展播五大功能,全面展示云上文博会展商、展品、活动,实现在线观展、线上交易。点击“进入VR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本届云上文博会全景描绘,短暂宣传片过后,文化高质量发展成就馆、地市文化产业综合馆、文化创意消费馆三大VR展馆尽收眼底。

想要通过微信看展,可打开微信小程序“云文博”。“云文博”设置展会动态、文博精品、视觉文博、文博大观等栏目,通过更加便捷、多元、互动的方式展示云上文博会展商展品。观众可通过文博商城进行在线购物,实现云上交易,还可以通过山西日报客户端或者“黄河Plus”客户端感受云上文博会。下载并登录上述客户端,点击首页“第五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云上文博会)”专题,即可跳转至云上文博会官方入口。观众既可以选择进入官网,也可以选择进入VR展馆,尽情享受云上文博会的精彩魅力。

看什么?

三大VR展馆各具特色

云上文博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3D、VR全景等新技术,通过模拟线下文博会场景,在云展厅设置三大展馆,分别为文化高质量发展成就馆、地市文化产业综合馆、文化创意消费馆,打造集展示、交易、交流、互动于一体的云上盛会。

文化高质量发展成就馆主要由省文旅厅、省文物局和省属文化企业集团组织参展,设计搭建线上3D虚拟展厅,通过对各自改革创新、多元发展的新成果、新项目、新布局进行展示,充分反映我省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国有文化企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文化高质量发展成就馆共由7个展区组成,分别是文化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区、文化旅游展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区、山西演艺集团展区、山西影视集团展区、广播电视展区和新闻出版展区。进入主题展区,山西贡献、山西作为、山西担当、山西文章等一个个篇章带领观众了解山西历史、读懂山西故事、感受山西成就,山西文脉在一串串数字、一件件文物、一个个展品的勾勒下愈加清晰。

地市文化产业综合馆主要由各市党委宣传部门和综改区管委会牵头,设计搭建线上3D虚拟展厅,组织本地重点文化企业和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企业参展,突出展示各地优质文化产业项目和优秀文化产品,全面展示各地文化体制改革最新进展和文化产业发展最新成果。

走进地市文化产业综合馆,科技感十足的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以及各具特色、“性格”鲜明的11市展区让人大饱眼福,惊喜不断。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展区,不仅展示了示范区良好的营商环境,还请来众多文化科技企业前来“助阵”,展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风姿。“唐风晋韵”的太原展厅、“丝路风华”的大同展厅、“黄河奔涌”的临汾展厅……11个市纷纷拿出自己的“文化宝藏”,彰显新时代我省的产业之魅、文化之光。

买什么?

文化消费产品随你挑

历届文博会不仅让观众大饱眼福,同时还能让观众满载而归。本届文博会虽然在线上举行,但同样不会辜负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在文化创意消费馆,优选了具有典型代表的文化企业参展,集中展示文化创意、旅游康养、工艺美术、非遗传承等特色文化产业。以文化消费为核心,开展特色文创产品、传统工艺产品、非遗农特产品等展览交易,打造文化消费新平台,赋能人民美好生活。

点击进入文化创意消费馆,非遗传承专题展区、特色文化产业专题展区、文化消费专题展区、工艺美术专题展区、重点文化企业专题展区、文化创意专题展区、汾阳展厅、山西乐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展区、汾酒集团展区、山西辰涵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区等12个展区排成两排,各展区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色彩让人眼前一亮。

在非遗传承专题展区,剪纸、绣球、雕塑等多种传统技艺的多样化展示,让人不得不感慨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展区内,一组金银细工艺术品吸引了记者注意,首饰盒、高脚杯、熏香炉等摆件,设计精美、韵味十足。令人惊喜的是,旁边还设置有“下单”按钮,点击按钮则可进入销售企业的淘宝店铺,为自己喜欢的产品“买单”。

本报记者王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