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涉文章:
午餐半小时
(资料图片)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
命若琴弦
毒药
原罪·宿命
第一人称
老屋小记
我与地坛
墙下短记
好运设计
病隙碎笔(5)
两个故事
往事
记忆与印象
摘抄:
常恨少年不努力,老来方悔报国难,又是一年春柳绿,依然独自倚危栏。
——《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
老瞎子没听见,这会儿他自己的往事都在心中,琴声烦躁不安,像是年年旷野里的风雨,像是日夜山谷中的流溪,像是奔奔忙忙不知所归的脚步声。
“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不错,那意思就是说:目的本来没有。
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
——《命若琴弦》
老大夫已经早早起来铡那些草药了。两个孩子坐在院当中捧了碗吃早饭,一边喂那只小狗。小院静谧安详,四周鸟语虫鸣,山上的空气清凉且有树脂的香味,阳光在树隙间把雾气染得金亮。连老人的铡草药声、两个孩子的吃饭声小狗的喝水声都能传出很远去。——《毒药》
似乎是这样一个问题:浪与水,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浪是水,浪消失了水却还在,浪是什么呢?浪是水的形式,是水的信息,是水的欲望和表达。浪活着,是水,浪死了,还是水,水是什么?水是浪的根据,是浪的归宿,是浪的无穷与永恒吧。——《老屋小记》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
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拾头看她就义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从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找;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一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日子久了,我感到我们都有结识的愿望,但似平都不知如何开口,于是互相注视一下终又都移开目光擦身而过;这样的次数一多,便更不知如何开口了。终于有一天——一个丝毫没有特点的日子,我们互相点了一下头,他说:“你好。”我说:“你好。”他说:“回去啦?”我说:“是,你呢?”他说:“我也该回去了。”我们都放慢脚步(其实我是放慢车速),想再多说几句,但仍然是不知从何说起,这样我们就都走过了对方,又都扭转身子面向对方。他说:“那就再见吧。”我说“好,再见。”便互相笑笑各走各的路了。——《我与地坛》
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记忆与印象·消逝的钟声》
我记得我一懂事便走在它的恐怖之中,所有少年的期待里面都有它在闪动,所有的憧憬之中都有它黑色的翅膀在扑打,阳光里总似潜伏着凄哀,晚风中总似飘荡着它的沉郁,飘荡着姥姥的心惊胆战,母亲的噤若寒蝉,奶奶和父亲的顾左右而言他,二姥姥不知所归的颤抖,乃至幼儿园里那两个老太太的慌张……因此,我不敢让它成为一个故事。——《记忆与印象·一个人形空白》
随记:
这几篇中,最喜欢《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好运设计》三篇。
《命若琴弦》的剧情早有耳闻,自己完整看过一遍更受感动。目的本没有,重要的在于过程。或许,老瞎子的师父也已经弹断了八百根琴弦,最后发现了这个药方的秘密,但为了给老瞎子活下去的希望,于是加了两百根,变成一千根,到小瞎子这里时,老瞎子又加两百根,变成一千二百根。这样往上数,或许最开始这个假药方需要的只是两百根琴弦,为了给他们活下去的希望,于是一点一点往上加。也多亏了这个谎言,即使是虚假的,但是等发现真相的时候,已经认真活了几十年。
《我与地坛》是我最先看的一篇,史铁生细腻的文笔,将他的情绪、母亲的形象生动描绘。看见母亲担心他轻生,又不开口用自己的情绪将他拘在屋内,只偷偷跟在后面看一眼自己儿子,确认安全后又默默回去,这几段描写让我落泪。让我想起我的母亲,关心的话不常说出口,往日的问候除了吃了饭没,在干什么,最近忙不忙,就有些无措地没了话题。这一类母亲的爱,都是沉默的,但又震耳欲聋。
《好运设计》从假设出发,写下了作者的整个思考过程,让我阅读的过程也随作者的思路走,将可能的方案一一展开,又一一驳斥,最后发现现在就是最好的,命运无法设计、没有假如,只有现在和未来。
另有几篇也是值得看的。《毒药》中老医师生活的场景很吸引人,虽然这不是作者描写的重点,也并非什么安全惬意的生活,反而面临危机。《第一人称》刚开始我还有些没看明白,三个人物,“我”、树下看书的女人和墙外的男人,三个人的故事怎么总是不太一样,后来看到了篇名,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我的真实写照吗?走在外面,无聊时总会偷偷观察陌生人,看他们来来往往,猜测他们发生了什么故事。
很有趣,我宣布,史铁生是目前我最喜欢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