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司法部门如何在改善营商环境、护航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中担当作为?8月2日,市委政法委和市法院联合举办新时代“枫桥经验”南京实践媒体采风系列活动,来自中央和省市10余家媒体走进市法院,围绕“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服务民企发展”这一主题开展集中采访。

近日,南京蔚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里格外忙碌,生产的阿尔法机器狗C系列产品,获得1万多单意向订单,全款订单数千台。作为入选“2023中国未来独角兽TOP100”榜单、江苏省人工智能行业领军企业的科技公司,一年前却因芯片供应链不畅无法按时交货而遭多起诉讼。“违约3倍赔偿,会让新科技企业倒在起跑线上。”公司创始人表示,是法院加强沟通使案件庭外和解,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南京某印务有限公司所涉买卖合同纠纷达成调解协议后,因未能履行付款义务,原告方向法院申请拍卖印务公司进口印刷设备。“公司几十号人就靠这台设备维持经营生计。”印务公司负责人向法院吐露心声,“公司唯一值钱家当若被拍卖,不仅再也无力偿还数百万元的债务,还会因资不抵债导致破产,数十号人将失去工作。”

印务公司资金周转陷入困境,并非存在无市场、经营不善等原因,而是具有东山再起的能力。法官与双方反复沟通、集思广益,一条“活封”措施应运而生:印务公司继续使用机器设备,无设备处分权利,并以经营利润向申请执行人偿还债务。这条被形象喻为“放水养鱼”的工作思路,不仅保障了申请执行人的权利,也救活了被执行人。

案案都是营商环境。近5年来,南京全市法院每年审结涉民企产权类纠纷万余起,聚焦民营企业最关心最关切的司法新需求,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以能动司法求解一道道涉民营企业案件现实问题的答案,为奔跑前行的经营主体加油。在工信部2021年至2023年发布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中,南京市法治环境指标连续三年居全国前两位,由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牵头的“法治三指标”入围全国“标杆”。

南京两级法院坚持能动司法,聚焦民营企业最关心最关切的司法新需求,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求解一道道涉民营企业发展现实问题的司法答案,以高质量司法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服务保障,多个案例入选全国、全省法院典型案例,相关经验做法被《人民法院报》头版头条刊载。集中采访中,市法院通报了全市法院司法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概况、特色亮点和举措成效,市法院相关审判执行部门和江北新区法院介绍了工作中的典型案(事)例,各位媒体记者围绕主题进行了现场采访交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