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能源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由于资源可再生、转换最直接和使用最清洁,光伏产业又被视为新能源中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各地对发展光伏产业趋之若鹜。但短短数年时间,光伏产业就陷入了产能过剩危机,个中原因值得深刻反思。

成也市场败也市场。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一些欧盟国家对光伏发电提供高额补贴,形成了对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多晶硅的旺盛需求,刺激产能迅速扩张。随着市场供过于求和欧债危机加深,欧盟国家纷纷削减对光伏发电的补贴,美国也拟对光伏产品进口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使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由盛夏急剧转入寒冬。

高技术隐含高风险。由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高技术既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也有很高的技术风险。我国的光伏产业,是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为主体,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迅速崛起,是我国光伏产业陷入困境的又一根本原因。尽管在光电转化率方面,薄膜电池与晶体硅电池尚有一定差距,但其能耗小、污染少、成本低、弱光响应好和易于建筑体结合的特点,却使薄膜电池成为无可争议的第二代产品,注定要逐步替代作为第一代产品的晶体硅电池。

审时度势,我国光伏产业之所以面临困境,不是因为缺乏重大发展需求和重大技术突破,而是市场战略存在缺陷和产品结构未跟上技术突破的步伐。我省光伏产业发展有良好基础,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规模化生产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为推动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培育内需市场。我国拥有13亿人口,能源供不应求,市场潜力巨大。要以实施屋顶计划为突破口,屋顶、幕墙、窗户和大棚改造与电网改造联动,克服土地瓶颈限制和大幅降低发电成本,迅速释放潜在的市场需求。

支持技术研发。适度控制和逐步减少对光伏产品的补贴,相应增加对技术研发的财政补助。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优胜劣汰。

加强宏观指导。政府不但要在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等方面加强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指导,更要在电网规划、建筑规范等方面加强统筹协调,为光伏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