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琪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似此星辰非昨夜暗示什么,似此星辰非昨夜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资料图)
1、该句语出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绮怀》,全诗内容如下: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2、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3、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4、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5、白话文释义:我多少次坐在花下吹箫,银河红墙对我来说是那样的遥远。
6、眼前的星辰已不是昨夜的星辰,我为了谁在风露中伫立了整整一夜呢?缠绵的情思已尽如抽丝的蚕茧,宛转的心已经像被剥的芭蕉。
7、回想起她十五岁时在那月圆之夜的情景,可叹我手中的这杯酒竟已无法消除心中的忧愁。
8、注释:银汉红墙指李商隐《代应》:“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
9、”银汉指的是银河,化用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10、卢家少妇和王昌就像牛郎织女一样,比邻而居却不得相见。
11、只因为隔了一堵红墙。
12、星辰指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13、”意思是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的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14、思,丝。
15、心,芯。
16、皆双关语,语出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7、”扩展资料创作背景: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
18、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作者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
19、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
20、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
21、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
22、黄景仁年轻时曾同 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
23、正因如此,在《绮怀》之中,笼罩着隐隐约约的感伤。
24、这种感伤,被那种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的现实纠缠着,使得诗人一步步地陷入绝望中。
25、首联“几回花下坐 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26、明月相伴,花下吹箫,美好的相遇。
27、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
28、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
29、第二联“似此星辰 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30、这是最让人称道的一联,是的,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陪伴自已这个伤心之人。
31、诗人是清醒的,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现,而正是因为这种清醒,才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32、在黄景仁的诗中, 所有虚幻的安慰全消失了,只有一个孤独的人依旧保持着一种望月的姿势,思念的姿势。
33、试想,诗人独立中庭,久久望月,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已的衣裳,打湿了自已的心灵。
34、而这种等待的尽头却只能是一片虚无,这种思念的幻灭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灭却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态,正是最为绝望的一种心态。
35、 第三联“缠绵思尽 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36、这句可以和李商隐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媲美。
37、春蚕吐丝,将自已重重包裹,正如诗人自己,用重重思念将自己重重包围。
38、春蚕吐丝尽头是茧,是死,红烛流泪的尽头是灰,是死。
39、而死,自然是人世间最为绝望的结局了。
40、“芭蕉”也是幽怨的意象,李商隐《代赠》诗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句。
41、尾联“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42、尾联同首联呼应,三五年时三五之月,自然是“几回花下坐吹箫”的往昔,而那时的美酒在今夜早已被酿成苦涩的酒。
43、而这种苦涩是永远也无法消除的。
44、因为,诗人无法不想念,也就无法同往昔和现实的夹缝之中突围出来。
45、原文: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46、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47、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48、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49、在黄景仁的诗中, 所有虚幻的安慰全消失了,只有一个孤独的人依旧保持着一种望月的姿势,思念的姿势。
50、试想,诗人独立中庭,久久望月,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已的衣裳,打湿了自已的心灵。
51、而这种等待的尽头却只能是一片虚无,这种思念的幻灭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灭却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态,正是最为绝望的一种心态。
52、出自清朝黄景仁《绮怀》十六首之十五中的传诵千古的名句。
53、2、黄仲则,名景仁,自号鹿菲子,清代中期有名的诗人。
54、他幼年聪敏,九岁曾吟出"江头一夜雨,楼上五更寒"名句,十六岁于三千人中取童子诗第一,有"乾隆六十年第一人"之誉,然时乖命蹇,落拓平生,年仅三十五岁就贫病以终。
55、观其诗作,多抒发穷愁愤慨之情,如《别老母》:"……白发愁看泪眼枯。
56、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写其从幕离家时的情景,读来催人泪下。
57、再如《都门秋思》第三首: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冢千堆。
58、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59、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
60、3、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61、尾联二句,写尽寒士悲酸,当时身居巡抚的毕秋帆读至此,竟夜不成寐,瞿秋白也有"吾乡黄仲则,风雪一家寒"之叹。
62、黄仲则才高自恃,不平则鸣,笔调凄怆,直抒胸臆,多有愤语。
63、典型如《杂感》: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64、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65、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66、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67、傲世嫉俗,悲歌慷慨,抒尽胸中孤愤之气。
68、出自清代诗人黄景仁的《绮怀诗二首·其一》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69、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70、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71、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72、赏析 “绮”本意为“有花纹的丝织品”,后来引申为“美丽”,“绮怀”自是一种美丽的情怀,对清代诗人黄景仁来说,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而更加凄婉动人。
73、 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
74、正因如此,在《绮怀》之中,笼罩着隐隐约约的感伤。
75、这种感伤,被那种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的现实纠缠着,使得诗人一步步地陷入绝望中。
76、 首联“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77、明月相伴,花下吹箫,美好的相遇。
78、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
79、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
80、 第二联“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81、这是最让人称道的一联,是的,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陪伴自已这个伤心之人。
82、诗人是清醒的,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现,而正是因为这种清醒,才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83、 在黄景仁的诗中,所有虚幻的安慰全消失了,只有一个孤独的人依旧保持着一种望月的姿势,思念的姿势。
84、试想,诗人独立中庭,久久望月,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已的衣裳,打湿了自已的心灵。
85、而这种等待的尽头却只能是一片虚无,这种思念的幻灭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灭却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态,正是最为绝望的一种心态。
86、 第三联“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87、这句可以和李商隐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媲美。
88、春蚕吐丝,将自已重重包裹,正如诗人自己,用重重思念将自己重重包围。
89、春蚕吐丝尽头是茧,是死,红烛流泪的尽头是灰,是死。
90、而死,自然是人世间最为绝望的结局了。
91、“芭蕉”也是幽怨的意象,李商隐《代赠》诗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句。
92、 尾联“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93、尾联同首联呼应,三五年时三五之月,自然是“几回花下坐吹箫”的往昔,而那时的美酒在今夜早已被酿成苦涩的酒。
94、而这种苦涩是永远也无法消除的。
95、因为,诗人无法不想念,也就无法同往昔和现实的夹缝之中突围出来。
96、法国著名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也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97、”黄景仁的七言律诗《绮怀十六首之十五》,也正是因为这种绝望而更有了魅力。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