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一号旅游公路风景如画(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黄河天险成就了老牛湾的雄伟(资料图片)。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2021年10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把山西建设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日前,省文旅厅、省文物局、省发改委联合印发《山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简称《规划》),旨在进一步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打造特色黄河文化旅游品牌,讲好新时代山西黄河故事,让山西黄河文化享誉世界。
到2025年,叫响“黄河之魂在山西”文旅品牌
《规划》范围分为主体区和辐射区,以黄河流域11市86县(市、区)为重点,辐射全省域。规划期为10年,分两个阶段进行,并提出我省到2025年、2030年、2050年的发展目标。《规划》旨在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增强山西黄河文化软实力,将山西省打造成为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中国文化传承弘扬展示示范区,实现全面建成文化强省目标。
——到2025年,全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体系初步形成,在研究阐发、保护传承、创新弘扬和传播交流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具有山西特色、山西风格的黄河文化产品更加丰富,黄河文化旅游带成为全省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黄河之魂在山西”文化旅游品牌在全国叫响,全社会形成传承和弘扬三晋黄河文化的浓厚氛围,建成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到2030年,黄河文化在总体研究阐发、保护传承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黄河文化精品成为国家文化品牌并取得国际盛誉,广大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显著增强,山西黄河文化在国内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弘扬、传播交流等方面进入全国前列,成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示范省。
——展望到2050年,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达到新高度,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引领带动作用显著。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得到充分彰显,山西黄河文化成为构建中华母亲河国际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化中国”标志性省区。
对接全省,探索推进“113”空间格局
《规划》提出,以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格局为依托,统筹文化旅游资源,突出地域特色,对接全省“一群两区三圈”的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探索推进“一心引领、一廊贯穿、三带协同”的“113”空间格局,整体形成生态为本、核心引领、线性串联、区域协同、全域繁荣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新局面。
——一心引领。以山西中部城市群为依托,通过一系列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等场馆建设,全省重大文化艺术节目推送和数字化文化作品展示等,推动山西中部城市群成为全省黄河文化中心和国家级文化旅游集散中心。
——一廊贯穿。依托黄河干流及其东岸的自然生态资源、文化遗产和红色旅游资源,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为主轴,完善沿线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以忻州、吕梁、临汾、运城4市黄河沿线为主体,以沿线A级景区和重要镇村为支撑,打造黄河流域最具特色的文化和旅游廊道。
——三带协同。以黄河文化为主题,以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晋商文化为重点,按照“以线串珠,以珠带面”的思路,打造三大文化发展带。即历史文化发展带:依托大西高铁和大运高速两大交通线路,串联一系列历史文化名城,打造以大同古都、雁门关、五台山、晋阳古城、晋中大院等为载体的历史文化发展带;红色文化发展带:打造以红军东征,晋绥、晋察冀、晋冀豫三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和走向胜利红色线路为依托的红色文化发展带;晋商文化发展带:打造以大同、朔州、太原、晋中为载体的晋商商贸文化发展带,重点发展晋城古堡群、晋中晋商大院、太原古城、右玉杀虎口等晋商文化和万里茶道遗址遗迹。
创新发展,加强黄河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规划》提出,要将黄河文化融入现代生产生活,完善传承人扶持机制,打造活态传承空间,创新活态传承载体,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让黄河文化可见、可感、可亲,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在打造活态传承空间方面,将实施全省博物馆改造、提升、新建工程。创新博物馆体系的展陈和互动方式,增设“山西黄河文化”主题展馆或陈列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博物馆等所属的活态文化传承空间,在历史文化建筑、街区、古村镇等开辟黄河文化活态传承空间。建设具有体验、教育、培训、旅游等功能的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完善市县非遗文化传承活动场所,打造非遗文化活态传承基地。鼓励利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开辟民间非遗文化活动空间。
同时,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名人故居、会馆商号等建筑进行保护开发,创新节庆、曲艺、艺术、研讨等文化活态传承载体,以活态传承为重点,开发特色鲜明的文博创意产品、非遗衍生产品。
此外,加强互联网与黄河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戏曲文化、古建文化融合,培育以文创电商、文旅综合体、会展活动、健康旅游、研学旅行及影视动漫综合开发的黄河文化新业态,创新建设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文化乡村、康养度假村、民俗村、古村落、主题景区,打造文旅综合体产业IP文旅项目。
多种形式,讲好山西“黄河故事”
《规划》提出,要充分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加强黄河题材文化精品创作,搭建黄河文化交流传播平台,以多种形式讲好山西“黄河故事”,推动黄河文化深入人心。
在创作黄河题材文化精品方面,将聚焦黄河文化重大主题、重要题材,创作一批、储备一批、推出一批具有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的文艺精品;策划设立平遥国际摄影大展“黄河”单元,运用画作画展、摄影作品反映黄河风光、黄河风情和黄河风韵。
在推进黄河文化交流展示方面,将充分整合省内各大网络媒体、融媒体及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大力发展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APP)及数字电视、数字广播、数字出版等媒介,搭建山西黄河文化艺术数字展示交流平台,全方位宣传展示黄河文化,提高山西黄河文化艺术影响力。
在打造黄河文化传播符号方面,将以黄河文化的根和魂为精神纽带,发挥华夏儿女对中华文化的共情特点,积极推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代表作,提升大型歌舞、写生作品展、影视剧等文化艺术作品影响力,推动文化品牌在多领域传播和交流。此外,通过举办世界大河文明互动交流活动,提升山西黄河文化的知名度。
《规划》明确提出,坚持文化引领、服务大局,坚持保护优先、时代传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开拓创新、全面推进的基本原则,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价值和精神内涵,以系统化、多样化、体验化和创新化的方式,守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让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成果成为建设文化强省、展示山西形象和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载体。
本报首席记者栗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