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烦县圪徐沟骨干坝。既能拦泥淤地,又能缓洪削峰,充分发挥“上拦下保”作用。
偏关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021年全县实施11万亩。
同煤集团塔山煤矿排矸场项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阳高县坡耕地改梯田后,每亩可增收粮食约150公斤。
黎城县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建设美丽乡村。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万物之本。山西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全省15.6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80%以上为山地、丘陵,大部分地区沟壑纵横、生态脆弱。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0.8万平方公里,其中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6.7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62.6%,年入黄泥沙量3.66亿吨,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
作为全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年持续治理,全省水土流失呈现面积强度双下降的良好态势,让山川焕颜,水土重生。根据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截至2021年底,全省水土流失面积5.8万平方公里,较2011年的7.03万平方公里减少1.23万平方公里,减幅17.5%,全省水土保持率达到63%。
大力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关键战略举措,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持续高位推动。各级水利部门整合各行各业项目资金,集中连片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形成一批水土保持示范区。在晋北风沙区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首都水资源水土保持等工程项目,在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吕梁山南部黄土残垣沟壑区实施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坝滩联治等工程项目,在太行山土石山区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等项目,全省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加速推进,成绩斐然。
尤其是2020年以来,全省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湖草统筹规划、系统治理,实施了中央水利发展资金水土保持项目、淤地坝建设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黄土高原塬面保护项目等一系列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在这些工程项目建设中,努力建精品、出效益,发挥带动示范作用,引导和带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2020年和2021年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分别为539万亩、576万亩。
持续推进人为水土流失监管
多年来,我省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不断提升监管水平,切实“看住人为水土流失”。2020年—2021年,开展了黄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实现了2012个生产建设项目违法违规问题销号清零;连续开展水土保持遥感监管,2021年复核扰动图斑5232个,对1155个违法违规项目依法进行了查处,实现了扰动图斑监管全覆盖;2021年审批水土保持方案2822个,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报备1137个,检查生产建设项目4495个,落实人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面积380.07平方公里。随着监管工作的深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管能力和生产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法律意识显著提升。
做好黄河沿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流经我省4个市19个县(市),过境总长965公里。山西被誉为“华北水塔”,是护卫京津冀和黄河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是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我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体现山西担当,作出山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贡献。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结合山西省情,全面对接落实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印发了《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了《山西省“十四五”水土保持规划》《山西省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山西省黄河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四五”实施方案》《山西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规划》和《方案》聚焦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厚植水土保持生态底色。
稳步推进综合治理。以吕梁山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突出淤地坝建设及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省水土流失强度大为减轻,黄河入河泥沙量大幅度减少,黄土高原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黄河沿岸群众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乐享水生态福利。“十四五”期间,每年完成55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在美丽山西建设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夯实水土保持的基础性作用。
本版文图由山西省水利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