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国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和使命,发挥国有大行“头雁”效应,更好地以金融力量服务省内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服务好省内重大战略。全面走访省属18户重点国企,量身定制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助力省内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大同、忻州、临汾、晋城市政府、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精准对接地方政府需求,多方位满足金融需求。与华远陆港、同德化工、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晋能控股电力集团等重点客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推进全省重点产业链链长制“链主”企业与“链核”企业营销,积极做好能源保供,截至10月末,该行煤炭贷款累计发放209亿元,较年初净增58亿元。

二是服务好省内支柱型企业。把服务制造业发展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助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纵深开展补链稳链强链专项行动,贯通服务好大中小微制造业企业,助力形成更有韧性的产业链条。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顺应低碳转型要求,前瞻调整投融资布局,全力支持绿色产业、先进制造、十大领域设备更新改造等发展。截至10月末,绿色贷款累计发放480亿元,较年初净增96亿元。制造业公司贷款余额287亿元,较年初净增90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3亿元,较年初净增32亿元。并重点对山西交控、山西路桥、华新燃气、山西建投、晋能控股、山西焦煤等头部重点客户进行融资支持,其中,为山西交控、路桥、华新燃气、山西焦煤投放流资101亿元。

三是服务好省内小微企业。加强“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科创主体的专业服务能力,通过场景化服务模式构建及投贷联动,强化对“专精特新”等科创企业的精准化、批量化服务,助力科创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对接稳企纾困重点领域资金需求,争取总行资源倾斜支持,切实加大资金引入,确保贷款同比多增、增量持续领先。截至10月末,普惠贷款余额125亿元,较年初净增58亿元。在货运物流领域,充分利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向运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倾斜,主动跟进并有效满足其融资需求,截至10月末,为403户小微货运物流企业提供7亿贷款支持。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而导致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企业,及时做好政策宣传和解答,做好疫情期间的延期还款业务,积极支持受困市场主体稳健发展,帮助中小微企业和困难群体渡过疫情难关,截至10月末,累计为331户小微客户办理640笔续贷业务,续贷金额5.4亿元。

四是服务好省内个人客户。该行坚决以金融之力助力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确保保交楼、稳民生。截至10月末,该行服务新市民购房需求贷款投放9915笔,金额47亿元。同时,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抗疫纾困服务,提升个贷客户便利化服务水平,该行采取延期待扣、宽限期等措施,积极做好因疫情影响个人贷款客户的还款服务保障工作。截至10月末,该行延期待扣个人贷款421笔、余额3.3亿元。

五是服务好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贯彻过渡期内金融帮扶政策与工作策略的总体稳定,在业务授权、业务准入、融资期限、业务流程等方面持续做好对金融帮扶领域的各项支持。严格执行金融帮扶政策,压实包干责任,积极开展脱贫人口小额贷款投放工作,截至10月末,农户贷款余额53亿元,较年初净增21亿元,服务2亿余户农户;脱贫地区贷款余额达77亿元,较年初净增3亿元。围绕山西现代农业“特、优”战略实施,主动与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开展多轮重点项目对接,持续开展农业龙头企业营销渗透,积极拓展农业产业链,截至10月末,累计对接涉农项目180余项,达成融资意向约20亿元,服务各类涉农经营主体2600余户,涉农贷款余额550亿元,较年初增加106亿元。打造“工银兴农通”和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为县域乡村地区客户提供线上综合服务,助力数字乡村建设,截至10月末,共挂牌运营639家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

六是做好减费让利工作。充分落实减费让利政策,在严格执行“七不准”“四公开”“两禁两限”等监管规定的基础上,持续发挥大型银行降成本“头雁”作用,主动承担各类融资相关费用,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截至10月末,该行小微企业融资加权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30BP。同时,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严格落实结算服务项目减费让利政策,推出12款新开户、9款存量客户结算惠享服务方案,助力小微企业及农村市场主体的发展。(闫洁琼)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