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资料图)

3、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4、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5、(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

6、洞庭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加上这样的浩大水势,其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

7、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

8、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9、)钱 塘 湖 春 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贸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10、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歌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1、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阳里白沙堤。

12、(赏析:全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

13、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14、尤其是中间零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描写了孤山寺一带到白沙堤一带的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很自然。

15、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给予人的感受。

16、如不说绿草如茵,雨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说“浅草才能没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

17、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待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18、)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说的是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9、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0、赏析: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从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21、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

22、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

23、“潋滟”,波光闪动。

24、“空蒙”,烟雨迷茫。

25、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26、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

27、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

28、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

29、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

30、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

31、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

32、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3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

34、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35、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

36、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

37、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

38、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