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烦沙棘、阳曲小米、大同黄花菜、五台山台蘑酱……提起这些土特产品,不由让人们想起家乡的味道。今年5月,太原市举行消费扶贫专馆专区产销对接活动后,不到三个月时间,太原已有五家消费扶贫专馆开门迎客。走进分布太原各地的消费扶贫专馆,市民可以买到太原本地及我省各地市的特色农产品,不用回老家就能享受“家乡的味道”。

来自乡村的土特产品是如何走进消费扶贫专馆?如何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市民的购买意愿的?连日来,记者走进太原多家消费扶贫专馆,探访偏远农村来的家乡土货,是如何从田间地头采购到扶贫专馆销售,进而装进市民菜篮子的?

馆内有土货上百种

“20块钱一盆,既可当菜吃,还能放在家里吸收二氧化碳。”8月5日下午,在太原市朝阳街东方红品牌服饰中心七层的太原消费扶贫专馆内,当工作人员把新运来的盆栽蔬菜摆上货柜时,立刻引得几位顾客驻足询问。这种蔬菜叫做盆栽蔬菜,是我省一家农业公司开发出的绿色保健营养蔬菜,品种有木耳、奶油白菜、翡翠生菜等。其中,一位顾客了解到这种蔬菜属于绿色、健康、无公害的保健蔬菜时,决定买上两盆回家尝尝鲜,“看起来不错,回家尝尝味道怎么样。”

在该店的展销区,胡麻油、石磨高粱面、藜麦、小米、药茶、沙棘膏……各色产品摆满了货柜,并且为方便人们选购,该店还将来自太原、大同、忻州、吕梁等不同地域的土特产品,分门别类摆放,让选购者一目了然。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消费扶贫专馆内销售的农特产品有四五百个品种,其中三成多属于脱贫地区的农产品。

不仅如此,在太原市望景路的消费扶贫专馆内,来自省内各地的农特产品摆了个满满当当,其品类包括食用油、五谷杂粮及生鲜果蔬等上百个品种,店内工作人员介绍说,刚开始时,他们销售的主要是脱贫地区的农产品,随着我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现在只要是属于乡村振兴类的农产品,且符合产品质量要求,他们都可采购、销售。

目前,太原市已开设了五家消费扶贫专馆,同时在华联、美特好、山姆士等商超,设立了消费扶贫专柜、专区,以推动消费扶贫“五进九销”工作做实做细。

销售产品“各显神通”

8月5日,在亲贤北街华联超市内,产自阳曲的小米售价为6.98元/500克,较其他产地的散小米价格高出不少。北京华联综合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生鲜采购经理梁晋华介绍说,娄烦、阳曲有好多地理标志农产品,就拿阳曲小米来说,就属于地理标志产品。为了把阳曲小米推销出去,他们将其摆放在销售区最显眼位置,并以图文的形式,对其获得地理标志认定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另外,娄烦的土豆也比较有特色,是红皮土豆,在销售时,他们就把娄烦当地相关的土豆吃法、做法进行介绍,从而拉动销量,“把品牌打响了,销量自然就上去了。”

“我省产的藜麦在南方有很大的市场,而且五台山的台蘑酱,在省外许多地方也颇受欢迎。”太原市新建路消费扶贫专馆的李海腾说,消费扶贫专馆一头牵着脱贫地区的农户,一头牵着市场,要想助力农民增收,开拓市场是必不可少的。他准备在稳定太原市场,丰富本地市民餐桌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省外市场,通过线上销售模式,把脱贫地区的土货卖到全国。

望景路的消费扶贫专馆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他们销售的许多产品来自偏远乡村,那里生态环境好,且在种植过程中注重选用农家肥料,使得品质得以保证,故他们在源头采购时进价也相对较高,这也体现出优质优价。而在销售环节,他们积极探索集中采购模式,以便让更多来自乡村的土特产品,从他们这里销出去,工作人员说:“我们刚刚获得了一个2万元的集中采购单,虽然额度不大,但迈出了重要一步。”

抓好质量叫响品牌

太原市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刘金兰介绍说,前些日子,太原市举办了全市消费扶贫专馆、专区对接活动,他们组织太原市内的70余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太原市消费扶贫专馆、专区进行对接,先期确定40余家企业的产品进驻。她说,虽然这些产品来自田间地头,但为了确保上市质量,他们优先支持获得有机、绿色、无公害等标识认证的企业产品进驻,而且要求入驻企业须持有工商、税务等完备手续。企业手续不全,不能进场销售。

此外,为提升脱贫地区农产品质量,太原市积极引导脱贫地区农产品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注重农产品品牌培育、保护和宣传,支持和鼓励脱贫地区农产品加工向纵深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产品向品种多样化、品质精细化、设计包装人性化发展,用“质量行”调动消费积极性和脱贫主动性。

刘金兰说,接下来,如果条件成熟,他们还将布局一批消费扶贫专馆和专区、专柜,并且通过线上、线下及各类展会,在全市10县(市、区)内全域推广本土农特产品,助力农民增收,丰富市民餐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