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半年,百年珠宝老店萃华珠宝(002731.SZ)再次筹划易主。
日前,萃华珠宝披露,公司控股股东翠艺投资拟通过股份转让及放弃表决权的方式,让出公司控制权。本次权益变动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陈思伟。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早在去年11月,萃华珠宝实控人郭英杰家族就曾计划撤离。彼时,浙江富商陈华崇拟通过受让部分股权、包揽定增等途径,合计出资约5.20亿元,成为萃华珠宝新的主人。今年年初,上述定增终止,陈华崇未能拿下萃华珠宝控制权。
不过,由于郭英杰家族持续分批转让部分公司股份,长江商报记者粗略计算,包括此次向陈思伟转让公司股份在内,郭英杰家族将合计套现7.23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的接盘方陈思伟是“锂圈中人”。陈思伟的跨界入主,能否给这家百年珠宝老店带来新的生机?
自2014年登陆资本市场后,萃华珠宝业绩表现平平。2013年公司净利润首次破亿,但此后一直在千万元级别徘徊。尽管2021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回温74.46%、18.32%至36.8亿元、3408.79万元,但较上市首年依旧存在近70%的降幅。
时隔近半年再次筹划控制权变更
郭英杰家族再次计划撤离。
上周,萃华珠宝披露公司将易主。具体方案为,公司控股股东翠艺投资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持有的萃华珠宝3073.87万股股份转让给陈思伟,转让价格为13.86元/股,对应交易总价为4.26亿元。协议交割完成后,陈思伟将持有萃华珠宝12%股份。
同时,翠艺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郭英杰、郭裕春、郭琼雁将放弃其合计持有的萃华珠宝4964.7万股股份份(占上市公司股本总额的19.38%)的表决权。本次交易完成后,陈思伟将成为萃华珠宝新的实控人。
事实上,这是郭英杰家族近一年内第二次筹划脱手萃华珠宝控制权。去年11月初,萃华珠宝就曾公布易主事项,上海鸿潮拟通过协议受让翠艺投资持有的萃华珠宝1639.40万股股份,协议转让交割完成后,上海鸿潮将持有公司目前总股本的6.40%。同时,萃华珠宝还将实施定增,上海鸿菘、上海鸿杞分别拟认购公司定向发行的6147.74万股股份、1536.94万股股份。
本次交易完成后,上海鸿菘及其一致行动人上海鸿杞、上海鸿潮将合计持有萃华珠宝9324.08万股股份,占本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28%。届时,公司控股股东将由翠艺投资变更为上海鸿菘,实际控制人由郭英杰变更为陈华崇。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陈华崇本次入主,受让股权的价款约为1.06亿元,包揽定增的价款约为4.13亿元,合计约为5.20亿元。
今年1月末萃华珠宝公告,公司决定终止此次定增事项。尽管上海鸿潮受让公司6.4%股份成功,但由于定增终止,公司还是未能成功易主陈华崇。
值得关注的是,与此同时,郭英杰家族还在分批减持公司股份。去年11月,萃华珠宝同时公告,公司以6.44元/股的价格,分别向何颖琳、龙凤转让所持1383.24万股、1536.94万股。
长江商报记者粗略计算,仅在近半年内,郭英杰家族通过股份转让,合计已套现2.97亿元。若算上此次向陈思伟出让的股权在内,郭英杰家族将合计套现7.23亿元。
定增重组均告吹业绩不及上市前
郭英杰家族为何屡次脱手公司股份?这与萃华珠宝近年来经营状况不无关系。
资料显示,萃华珠宝始于1895年,是一家百年珠宝品牌企业。财务数据显示,上市前一年,即2013年萃华珠宝经营业绩达到最高峰。当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36.79亿元、1.11亿元,这也是近年来公司首次净利润破亿。
但在2014年上市后,萃华珠宝业绩开始走下坡路。2014年至2016年,公司净利润连续三年下降。2017年至2021年,公司业绩起伏波动,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7.47亿元、26.93亿元、22.74亿元、21.09亿元、36.8亿元,同比增长23.84%、-1.98%、-15.56%、-7.22%、74.46%;净利润分别为6256.12万元、2961.21万元、3743.04万元、2881.08万元、3408.79万元,同比变动7.45%、-52.67%、26.4%、-23.03%、18.32%。
可以看到,虽然2021年萃华珠宝的业绩同比有所回升,但与上市前一年相比,公司营收基本处于原地踏步,而净利润则整体有近70%的降幅。
事实上,郭英杰家族也曾试图挽救萃华珠宝的业绩。2019年,萃华珠宝曾筹划重组,作价1.84亿元收购钻明钻石51%股权。2017年和2020年,萃华珠宝先后两次计划定增,但上述资本运作都未能成行。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新接盘方的陈思伟,并非珠宝界的同行,而是“锂圈中人”。据公司披露,陈思伟旗下拥有多家锂业公司,其直接持有四川思特瑞科技62.71%股份,直接和间接控制四川思特瑞锂业57.18%股份,并在两家公司担任董事长。同时陈思伟还是阿坝州高远锂电材料有限公司的经理,间接持股62.71%。
萃华珠宝方面亦表示,陈思伟的入主,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资金实力,提升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增强上市公司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