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日前,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公布了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典型案例,山西晋中祁县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形成的“祁县经验”被在全国推广借鉴。

自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以来,祁县积极探索创新改革路径,下大力气推进改革各项工作,改革基础进一步夯实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计量全覆盖,运行保成本,建立分类分档的水价形成机制。大力推进计量体系建设,实现计量到村,供水收费。完成水权细化分配,涉及全县82个村核发水权证,累计分解下达水权量3511.92万方,结合祁县实际,实施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逐年严格,促进用水管理向精细化转变。

精准补贴到灌区,节水奖励到协会,建立示范引领的节水奖励机制。结合祁县实际,制定了补贴标准和奖励办法。综合考虑县级财力状况、节水成效等因素,构建以补贴灌区水源工程、骨干工程运行维养为主,补贴田间工程为辅的精准补贴模式。多渠道筹集节水奖补资金,统筹安排上级维护资金、通过精准补贴机制补助灌区运行维护,从而保障灌区的良性循环发展。

物业化管护,协会化服务,建立分级管理的运行管护机制。探索“公司+协会”运行管护模式,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实行分级管护机制,明确“管护权”,落实“管护人”,明确水库、输水主干渠道等骨干工程由专业化公司负责维养,村级田间渠道、小微型等田间工程由农民节水协会负责维养。同时,发展村级农民节水协会等用水合作组织,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发动用水受益区群众管护水利工程。建立“公司+农民节水协会+村水管员”管理服务体系,确保工程长期良性运行。

节水化改造,智慧化管理,建立多元驱动的工程建设机制。坚持节水工程建设多元驱动,拓宽水利融资渠道,积极争取水利投资、专项债券,大力实施灌区节水改造、灌溉水源工程建设等节水设施提升。改革以来争取各类涉水资金2.4亿元,累计完成管道铺设125.4公里,渠系防渗130.4公里,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万亩,形成完善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

通过建立农业水权制度、建立水价形成机制、完善计量设施、搭建智慧平台、组建用水协会等方式全面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祁县累计实施改革面积39.5万亩,占总体改革范围的100%。工程管护水平持续提升,骨干渠道防渗率9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到0.6,低压管道灌溉有效利用系数0.9以上,取水口计量率100%,配水设施计量率100%,灌溉水利用效率明显增强,有效促进了农业节水,农民群众负担普遍降低,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