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开学后,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日前,教育部印发2022年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等学段目标。“中小学生学做饭”这一话题引发热议,冲上微博热搜第一位。

其实,厦门一中、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等已开设烹饪相关劳动课程;演武小学、曾营小学、厦门六中等也举办过烹饪相关活动。

“六一”临近,孩子们就要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近日,本报记者走进厦门一中,了解学生学做饭有哪些趣事,挖掘《闽南烹饪》课程背后的故事。

让学生生活多些“烟火气”

芒种马上到了,有没有一道菜,既符合闽南时令特点,又能为学生的“小中考”加油打气呢?最近,厦门一中德育处副主任黄少华正在为《闽南烹饪》课绞尽脑汁。

去年底,厦门一中德育处、教务处联手,为初二学生开办《闽南烹饪》校本课程。课堂上,老师们教二十四节气、时令闽南菜肴、食材营养价值、菜肴烹饪方法等知识,孩子们回家实践。老师说,希望课程能提高孩子的自理和生活劳动能力,让生活多些烟火气,“生活不只有眼前的书房,还有厨房。”

听到要上烹饪课,学生们连声惊叹——原来,他们只负责吃,现在还得学着做。

“之前,很久才会进一次厨房,做的东西老是‘翻车’,爸妈还会吐槽。”厦门一中初二学生李正中告诉记者,经过《闽南烹饪》的历练,就算没有烹饪作业,他也会经常往厨房钻,“想想食材从哪里买,菜怎么做才能更好吃……上周做了蟹肉苦苣三明治,加了鸡蛋和千岛酱,吃起来口感很丰富。”

这门课,对牵头教师黄少华来说,更是挑战。她说,自己从小在莆田长大,从一个不会做饭的厨房“小白”蜕变成懂节气知识,还会煮姜母鸭、枸杞叶猪肝汤、芥菜饭等闽南特色美食的老师。

黄少华打开手机,里面存着许多闽南话版节气视频,闽南节气菜肴制作教程,好友则成了黄少华的“智囊团”,“一位厨师朋友帮我列了一张闽南菜清单,什么节气该吃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吃……备课若遇到问题,课程组老师们也会积极调动资源,向身边朋友请教。”黄少华说。

买菜做饭拍照样样在行

《闽南烹饪》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基本两周上一次。课程开展过程中,不少“小厨神”脱颖而出,有的孩子还学会了买菜、剪辑视频等技能。

“虾壳先放在锅里炒香,用葱头油去除腥味……”说起虾面的制作要领,厦门一中初二学生谢乐兮头头是道,每逢她下厨房,爷爷奶奶总喜欢跟着,一方面为她的安全着想,另一方面是好奇,“爷爷奶奶很支持我学做饭,特别喜欢我做的馒头。”谢乐兮说,有时,她还会跟着长辈一起去市场采购。

厦门一中初二学生林梓涵负责收集同学们做饭的照片和视频,“我拍的东西中规中矩,好多同学的作品对我启发很大。”他说,《闽南烹饪》不仅让大家学会做饭,还让同学们养成了用照片、视频记录生活的习惯。

“孩子们学习了知识,经过亲身体验,他们会用刀、用煤气,就连一把青菜多少钱都能说出个大概。”黄少华说,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在追梦路上更懂生活、更会生活。

推荐内容